昨天兵哥和大家说了车皮薄与车轻会不会影响安全性话题,答案很显然是否定的。汽车覆盖件的厚薄程度与车重对于安全性而言,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想了解《车皮薄不安全?车轻不安全?》的团友们,可点击图片进入。
▼
▼
这篇文章里,有位团友给兵哥留言,大概的意思是说,如果主动安全不了事故发生,那么被动安全应该要在生命安全的同时,最大限度的财产的安全。
兵哥觉得这位团友指出这点非常不错,这也是兵哥正准备说的话题。看来兵哥与这位林朐鹏飞物流(有打广告嫌疑)同学可谓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呀!
日系车主动安全配置咋样?
▼
无需质疑,汽车的安全性,是消费者格外关注的一点。特别是日系车,一直被推上风口浪尖。确实,日系车的操控配置真的比同级德系、美系、法系车型低一些。就用大家最关心的ESP举例,同价位的紧凑车型,大众朗逸、宝来、、别克英朗、雪佛兰科鲁兹等车型做到了全系标配(老款及经典款不算),甚至连上坡辅助都全系标配了。而日系的卡罗拉、雷凌、轩逸、凌派等日系车型,依旧没能做到标配ESP。这点没什么好说的,没有就是没有,在主动安全配置上处于下风。
日系车的车皮薄?
▼
是的,日系车的车皮薄,这点众所周知。但兵哥说过了,汽车的覆盖件并不承担承重任务。网络流传这某些日系车的覆盖件,用手指按下去就会出现凹痕,很多人被这样的“偷工减料”吓得不要不要的。其实真没必要,车皮的薄厚,对汽车的安全性影响真的不大,关键是车身结构设计以及材料运用等方面。
吸能设计靠谱吗?
▼
说到车身结构设计,那就免不了要说一下吸能设计了,吸能设计真的靠谱吗?兵哥觉得,靠谱!
虽然目前大家都在说日系的吸能设计,其实,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的奔驰就提出了“缓冲吸能”的理论。要知道,在发生事故后,首先要的是乘客的安全,至于车子撞成怎么样,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驾驶舱尽可能的减小冲击力以及变形程度。
大家千万不要被网络上那些日系车车祸图片,吓得不知道挖掘机哪家强!因为我们不知道当时的撞击速度;不知道撞击角度;也不清楚事故的具体细节或者是否承受到二次撞击。所以,图片确实让人,但我们不能。
事实上,现在不止是日系在这一,欧美品牌也在认真贯彻执行。
兵哥举个栗子
▼
日系品牌代表--卡罗拉
▼
号称世界最安全的车--沃尔沃
▼
实际上,缓冲吸能构造与整个车体的刚性构造并不矛盾。吸能结构位于车体的前端和后端,相对做得较“软”,典型的“冲击溃缩区”。但是中央的驾驶舱框架结构是绝对不是吸能的主区域,所以驾驶舱的结构和材料都要“硬”,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高强度座舱区”。也是至今依然代表着最安全,最先进设计的笼式车身。
吸能设计有哪些不足?
▼
这个话题就太大了!吸能设计有哪些不足?这就回到了昨天那位团友的留言,吸能设计虽然是最大化地了生命安全,但却是最大程度吸走你的“软妹币”,试想一下,随便磕磕碰碰,票子白花花地流走,搁谁都心疼。但这个世纪题兵哥无法回答,毕竟咱也不是汽车工程师,没能力三言两语就解决这样的超级大问题。只能说我们期待更好的技术出现。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