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的重要因素。而2006年高校毕业生的有关重要数据是——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为413万人,比2005年增加22%,同年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与2005年实际接收安排的毕业生人数相比,降幅达22%;这一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率为71.8%,而广东商学院的本科毕业生总体就业率高达99.39%,与广东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率96.16%相比高出3个百分点。
其实,自2001年有关部门开始定期公布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以来,广商每年的就业率都在99.39%以上。为什么广商毕业生就业率每年都位居全省高校前列,甚至在全国高校中也是屈指可数?当我们走进广东商学院校园——一所充满并散发着创新与活力的以经济学、管理学和为主体的多科性省属重点建设高校时,我们找到了真正的答案,那就是全校上下全力以赴为学生提供优质高效的就业指导服务。
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广东商学院领导班子有这样一个:毕业生就业是一所学校的品牌和生命;是学校办学水平和质量的综合反映;是社会对学校所办专业的最直观、最直接的考评(量);是毕业生成才阶段的第一次“跳跃”,其示范效应可能影响到一所学校能否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工程。该校先进的学生就业工作推动了就业制度、就业机制的创新,也就创造了该校数年高就业率的奇迹,这也是多年来该校招生火爆的重要原因之一。
学生最关心、最突出、最实在的问题就是就业问题。该校全面贯彻“中央16号文件”关于把解决学生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不同学习任务实施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一年级着重对职业生涯的认识和教育,二年级着重职业与就业基本能力的培养,三年级着重职业定向指导,四年级着重择业技巧的指导与服务。各个阶段相互贯通,有机连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转变就业观念,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为引导大学生尽早树立职业规划意识,发掘自身的潜力,学会科学定位,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提高就业竞争力,从容面对日趋激烈的就业压力,化“被动就业”为“主动择业”,力争成为抢手的职场新人,该校还以每年一次的广东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为契机精心组织、多次举办校园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效果明显。其中,该校2003级丁海波同学以出色的表现获得了“广东省首届大学生职业规划之星”总冠军。
多年来,该校高度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和管理。通过自编教材、规范教学管理、教学内容与方法,使该课程的针对性与应用性不断增强,例如通过典型案例分析、组织专场报告会、参观用人单位、模拟面试等,形成了切合实际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也使思想教育与就业工作相得益彰。
成立了由学校党政“一把手”挂帅,有关职能部门和二级院系负责人组成的校级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二级院系相应成立就业工作小组,定期召开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学习国家和省有关大学生就业工作规章和会议,制定就业工作方案,部署就业工作开展,及时协调解决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做到了“早发动、早分析、早摸底、早落实”。学校党政“一把手”每年还与二级各院系党政领导签订《就业工作目标责任书》。通过建立和健全这些长效机制和措施,使全校上下都认识到毕业生就业工作不仅是学工系统的工作,也不仅仅是学生本人的事情,而是关系到学校和品牌的全校性工作,营造了人人都来关心毕业生就业的良好氛围。
为了适应毕业生就业制度,改善和加强对二级院系就业工作的指导,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层次,确保毕业生安全文明、高效有序离校,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该校每年都对二级院系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绩效评估,以鼓励先进鞭策落后。从2005年起该校对评估指标体系又进行了细化,使评估体系更具操作性,鼓励和物质励更具体化。如对被评估为优秀等级等的单位除颁发荣誉证书、宣传推广工作经验外,获得就业工作先进院系的金从原来的3000元提高到了5000元,就业特别贡献单位金从2500元提高到了4000元,就业组织单位金从2000元提高到了3500元。另外,还对主要参与并成绩突出的工作部门和个人进行表彰励,形成了全校上下全力关注、重视学生就业的良好氛围。
从3月份开始,各二级院系每周都对本院系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摸底统计,并于每周五学工部门汇总后及时呈报校领导,并通报全校各部门和二级院系。为防止出现不实的就业信息和就业率虚高现象发生,该校严格按照省教育厅有关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公布制度的,加大对二级院系毕业生就业信息的核查力度,一经发现有虚假行为即采取“一票否决”制,以确保就业信息的严肃性和准确性。
该校的就业包括职能部门、院系、班级、宿舍和教师校友等,他们借助网络载体疏通就业渠道,建立QQ群、网上同学录、校友录发布就业信息。这样,不仅可以及时准确地传递就业信息,而且校方也能够及时了解毕业生的思想状况和就业动态,为提高就业率和就业层次打基础。
近年来,广商不断加强校内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建设,包括会议厅、就业信息查询室、就业洽谈室、就业信息专栏等。模拟就业市场作为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交流的场所,在就业旺季的时候,几乎每天都有用人单位进场招聘毕业生,最多一天有20多个用人单位到场进行招聘工作,充分发挥了“中介”和“服务”功能,做到小市场发挥了大作用。
该校在学生就业工作中实施了“一把手工程”,加强了基本条件建设,在人员、经费、办公条件等方面给予了重点投入,严格按照省教育厅的要求做到机构、人员、经费“三到位”,为就业工作提供基本保障。今年又在往年经费标准基础上增拨1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毕业生拓宽就业视野,确保就业工作目标和任务的完成,并尽可能提高就业率和就业层次。
多年来,该校“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工作有效地推动了毕业生就业工作。根据营销和营销原则,着重抓三个建设:一是抓就业指导队伍建设,配备一支高素质的专兼职相结合的就业指导队伍;二是方案建设,学校制定每一届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方案,包括毕业生就业分流方案和就业市场拓展策略,做才需求市场的调查、预测等;三是信息化建设,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充分利用教师和校友的资源优势,向社会宣传学校的人才培养特色和学生特长,实现学校与社会的信息互动、信息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信息;邀请校友所在单位到学校进行招聘。此外,还积极巩固已建和拓展新的实习与就业,如在中国陶瓷城建立的实习与就业基础上,根据专业特点新建了一批实习与就业,让他们在我校录用了大量毕业生。
教育部“三个适度挂钩”的指导思想是将就业工作与高校的事业发展适度挂钩,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好坏,将作为高校扩大规模、增加经费等的重要参考指标;将就业工作与专业设置适度挂钩,对于那些社会需求量不大,毕业生就业率过低的专业,要根据情况减少招生数量,直至停止招生;将就业工作与高校水平评估适度挂钩,毕业生就业率高低是衡量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广商着眼于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全过程,根据社会评价和毕业生质量调查的反馈意见设置贴近社会需求的新专业。如近几年根据广会经济发展态势新增18个专业。与此同时,不断深化教学,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的真实献妻经历使学生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不断优化,造就了“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为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尽早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基础。
“就业是一所大学的生命力所在!”在接受专访时,广东商学院党委副马明华说,广商就业率之所以连续六年位居全省高校前列,与学校领导重视、部门统筹、院系落实、教师关心、校友关注、同学互助的全员化就业工作体系密不可分。
马明华:我们认为,抓就业和重视就业是学校党委的重大责任;重视就业既是践行办学实现自身发展的要求,又体现学校对国家、社会、用人单位和学生的高度负责。校党委和行政高度重视就业工作,通过各种方式动员全校上下统一思想、加深认识、精心组织、齐抓共管,特别要求各部门、各二级院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感、紧迫感和主动性,将就业工作摆在更突出的,就业是一所大学的生命力所在。经过多年努力,我们构建了“人人推动就业”的全员化工作体系,形成领导重视,部门统筹,院系落实,教师关心,校友关注,同学互助的全员关注就业工作新格局。
马明华:我校树立“就业是生命,就业是品牌”的,营造“人人关心就业”的良好氛围,构建“人人推动就业”的全员化工作体系,这个工作体系是立体式、全方位的,要求涉及到就业工作的各方面,要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由学校“一把手”挂帅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制定方案,协调工作,督促跟进。做到“早发动、早分析、早摸底、早落实”;各二级院系成立相应的就业工作小组,贯彻落实有关政策,制定具体操作方案;利用教师和校友的资源优势,发动广大教师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邀请校友所在单位到学校进行招聘;二级院系“制度”的建立,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就业工作的有效开展。
马明华:我觉得我们的科学定位、加强职业指导与教育引导是很有特色的。我们把心理测试指导、职业生涯设计规划、学业择业创业指导作为就业指导体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能够科学地定位自己,选择与自己能力相匹配的职业目标;针对一些用人单位压低薪酬、毕业生权益的情况,我们引导毕业生正确定位,不要盲目求职,对不合理的薪酬、待遇敢于说不,实现大学生应有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马明华:我们是实行全程化服务,在确保就业率的同时重点关注就业层次和薪酬待遇。应该说,我校毕业生的就业基本上不成问题,所以我们在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积极投身于“三支一扶”的同时,把重点放在提高就业层次和薪酬待遇上。对大部分用人单位的总体实力、层次结构、信用程度和工作、薪酬待遇都进行过综合考察。我们的目标是把学生推向层次较高的用人单位,使学生能够学有所用,工作,减少违约率,从而也建立了用人单位与学校的良好关系。针对有些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刻意压低待遇等问题,我们从学生利益出发,多与用人单位沟通,为我们的学生争取更好的待遇和工作平台。
马明华:我们一直积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不仅把它作为一项常规性工作来开展,更是作为一项任务来抓。暑假期间,我省将启动“三支一扶”计划,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学工部和相关院系及时将“三支一扶”计划的政策待遇、招募方案及时告知待就业的毕业生,让有意向的毕业生报名参加“三支一扶”计划,学校还专门给入选者2000元的励。
马明华:我校毕业生就业率之所以高,很关键一点就是,我们对这类毕业生给予了很大关注。在做好已就业毕业生就业信息追踪、统计工作的同时,学校对“待就业毕业生”群体特别关注。对有就业意愿,但因为家庭、经济、生活、学习、身体等原因造成就业困难的毕业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和个别指导,让这一“特殊群体”能充分就业。
学工部和各二级院系认真落实校领导提出的“五个一”要求,即:制订一个操作性强的指导性方案;开一次就业困难毕业生工作会议,再布置,再动员;组织未落实就业的学生填一个表,了解毕业生的困难和需要;与就业困难毕业生谈一次话,摸底的同时进行心理;掌握相关情况后,针对每一个就业困难的学生拟定一项措施。各二级院系以高度的责任感关心就业困难的毕业生,带着深厚的感情做工作,为就业困难的毕业生提供了真诚关怀、科学指导、周到服务。
在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通过各有关职能部门和二级院系的共同努力,广东商学院2006年在毕业生总数比2005年有所增加、用人需求没有明显增加的情况下,经过卓有成效的工作,本科毕业生总体就业率高达99.39%,其中社会工作、汉语言文学、广告学、新闻学、英语、国际商务、工商管理、物流管理、财政学、旅游管理等专业就业率达100%。
2006年,在企业单位(包括国有企业、三资企业、私营企业、民营企业和其他企业)就业的毕业生有2081人,占已就业总数(3272人)的63.60%,与2005年相比有所下降,但仍然是毕业生就业单位的主要流向;在机关、部队、党群及系统就业的有698人,占21.20%;在事业单位就业的有99人,占2.93%,所占的比例均比2005年有所上升,说明机关、事业单位逐渐增加就业岗位的同时该校的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就业能力有所提高,符合、事业单位的用人要求。
全校上下关心就业工作的氛围更加浓郁,教职工和校友积极推荐毕业生就业,通过教师校友落实就业的占20%以上。
考取公务员学生大幅增加,占就业人数的21.2%,特别是、财政学专业毕业生当年考取公务员人数分别占本专业就业人数的42%和31%。
本文由 恒宇国际(www.neivn.cn)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