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王峰
现在,俄语属于小语种,只有个别外语学校开设这门课程,绝大多数学校上的是英语。而上世纪50年代,在全盘学习“老大哥”的大下,很多中学的外语课上的是俄语。
那时,我就读的太原三中(成成中学前身)也不例外。可想而知,哪儿能一下有那么多科班出身的俄语老师呢?所以,俄语老师都是代其他课的老师半改行的,给我们上俄语的郑老师以前是教音乐的。他们一边在中苏友好协会举办的培训班学习,一边给我们上俄语课。
那时候,三中是山西师范学院(今山西大学)的实习学校,每年都有高年级学生去实习。1956年,俄语专业的大四学生在我们班实习。带队的俄籍老师高巴寿夫常应邀为我们用纯正的发音课文,让我们这些孩子第一次领略了俄语的原汁原味。
为了创造学习俄语的氛围,实习老师常组织我们开展一些课外活动。观看原版影片,浏览俄文报刊,唱俄文歌曲,与苏联中学生通信。教室墙上了不少俄文,名人语录,俄文。那年迎新年晚会,我们班还排演了一出独幕话剧,是根据学校发生的真实事件编创的。
我有幸参加了演出。在全班50多名同学中,能被选上扮演一个角色,虽然是只有一句台词的群众角色学生甲,也让我兴奋了一阵子。那是在下课后去食堂的途中,一个相跟的同学问我:“今天中午吃什么饭?”我回答说:“累斯(大米),面少(肉),哈拉少(好吃)。”尽管是只有三个单词的台词,也排练了很多次。演出服装都是临时从四处借的,穿着极不合体,看着很滑稽,有个同学竟像个马戏团的。不过,演出还是很成功的。带着汉语腔调的俄语对白不时激起观众阵阵雷鸣般的掌声。连观看演出的师院俄籍老师的夫人都笑得流出了眼泪。
后来,我上大学没有学俄语专业,毕业后也没有从事涉外工作。如今半个世纪过去了,当年学过的俄文单词几乎大部分都忘了,而唯独“累斯(大米),面少(肉),哈拉少(好吃)”这三个单词,总是在我吃大米和肉菜时浮现在脑海中。
李焜(太原)
作者:太原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