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稿件播读不像介绍、即兴评述那样,需要自己去思考、组织语言,只需要把新闻播读出来即可。那么它会考察什么呢?首先得准确,不能一段两三百字的新闻您错4、5处;层次要清楚,注意停顿;节奏要明快,别您读一段新闻给考官读睡着,这就不好了吧;最后就是不要读的太夸张,真实情感、发自内心要好得多。
这里说的新闻稿件,涵盖了新闻消息、新闻评论以及新闻故事。考试中出现样式多的是新闻消息以及新闻故事,新闻评论一般都会结合即兴评述考察,应该说不会出现新闻评论的播报。下面就新闻消息的播报提出一些要求和注意事项。 消息应该理解为在短的时间里、用简洁的语言、用快的速度把真实的事情传去。因此它要求:
(1)准确无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都不许出现事实上的差错,只有认线)层次清楚——一般消息都是由导语、主体、结尾构成的,层次之间要留出停顿的时间,以避免播成一片。
(3)节奏明快——什么样的稿子就有什么样的形式,播的是新闻,就得像新闻。节奏不完全是快慢的问题,但它有快慢的问题。句子与句子之间紧凑,句段之间要流利通畅。
(4)朴实大气——以第三人称叙述事件,没有任何夸张、渲染。正确传达,直接面陈。举手投足、言谈举止让考官看到的是一种内心的真实流露。
当然了,新闻播报不是念稿子,字里行间渗透着播者对新闻的理解,播报就是把这种理解、感受真切地传达给受众。因此还要注意:
(1)播稿过程也是传达过程,把一件刚刚发生的事播报出去,播音者要有新鲜感,除了在备稿过程中找到新鲜点之外,播报时要有精气神,还要使这精气神分寸得当。明快通畅的语流,加上热情洋溢的状态,足以让考官另眼看待。
(2)消息要在短的时间里让听的人知道,句与句的衔接在清楚的基础上要紧密,因此要格式正确、轻重恰当、逻辑严密、不涩不粘、不浓不淡、语势平稳。在播稿过程中,语流要紧凑,以避免散乱。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一个劲儿”,不紧不慢,无理解,不经心,缺少变化。
(3)新闻稿件播读或播报,有的叫朗读新闻稿件,其实是一个意思。无论干什么事都得像那么回事,所以播报新闻得像播报新闻的样子。播报的榜样就是的《》、整点新闻以及各级的新闻播报节目。切忌“说新闻”,使它变得拖沓,不像新闻的样子。
悉尼市数万户商家和居民3月31日晚7时30分(时间17时30分)开始集体断电一小时,以引起人们对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变暖的关注。天黑之后,悉尼歌剧院等标志性建筑纷纷熄灯。
这一活动名为“地球时间”,由世界自然基金和大之一的《悉尼晨报》联合发起。大约2000家企业和53万户居民报名参加了“地球时间”活动,自觉断电一小时。除标志性建筑外,悉尼城区许多高楼也纷纷熄灯,整个城市变黑了不少。不过灯和紧急照明装置仍没有熄灭,港口的照明也一切如常。“熄灯”对悉尼人的生活并无太大影响。
除此之外,还有人利用全城不少地方熄灯的便利观看星空。几百个市民提前预约,在熄灯期间前往悉尼天文台,利用这一小时更好地观看星空。天文台负责人说,很多市民都为有在中观察地平线的机会感到激动。
这条消息的标题是《悉尼全城熄灯一小时》,副题是《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看过这条消息后要确定重点在什么地方。在标题中我们已经了解了消息的新鲜点所在,这就是受众所关注的新闻事实的要点。再看消息的层次,三个段落自然成为三个层次,三个层次为我们播读时脉络的清晰提供了基础,三个层次之间要做短暂的停顿处理,切忌不要一气呵成。一片的结果会使受众听得茫然。
**个层次是消息的导语,播得要醒目。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什么事,什么原因,原文交代得很清楚。一般来说,消息要素中的发生了什么事是重点。其他的新闻要素并不是不重要,同样要求依次交代清楚。这条消息导语交代事件的先后顺序应该是这样的:(1)集体断电一小时;(2)悉尼市数万户商家和居民;(3)以引起人们对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变暖的关注;(4)3月31日晚7时30分;(5)天黑之后,悉尼歌剧院等标志性建筑等纷纷熄灯。可以用声音的高低、吐字力度的强弱来区分。
第三个层次是新闻的结尾段,也是对新闻事实的补充,播清楚即可,声音运用可在中声区稍下部分,稍偏低些。
新闻主持人是用声音把真实的事件传递给观众,因此需要发自内心、流露出真情实感,观众才会听得更加清楚明白。的确,不需要太过夸张、渲染稿件,但同样不需要“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