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11月2日,老编下命令了:“那个谁,你来作为《一篇新闻报道的诞生》摄制组的摄像吧。对了,由于经费有限,就用你的华为P30 Pro手机作为摄像机。有没有困难?”
“没有困难,制造困难也要完成任务!”多年摄影生涯的的老记,一脸懵地接下了摄像任务。赶紧临时抱佛脚的恶补摄像知识,什么特写、远景、中景,什么运动、角度、时长;至于推、拉、摇、移、跟、升、降、俯、仰、甩、悬、空、切……这又是什么意思?有知道的没有?
由于最近一段时间,蔬菜价格高企,部分高达十几块钱一斤的蔬菜让市民的生活成本随之提高。大江晚报老读者袁志宝在逛了菜场和超市后,给本报新闻热线打来电话。大江晚报热线主持人范文娟热情接听了袁志宝的电话,并仔细记录下他反映“生活物资供应成为老百姓的热点话题。再往后,芜湖的蔬菜产量和菜价会受到影响吗?芜湖本地蔬菜有保障吗?”并立即将信息转发给相关条口的记者汤荣汛。老编拍板,让摄制组以此为着手点,拍一条短视频,反映大江晚报记者采访民生热点新闻的过程。
11月4日上午8点半,摄制组一行赶往长江北岸的鸠江区蛟矶行政村蔬菜种植,采访当地的职业蔬菜经理人。经过芜湖长江三桥,近一个小时的车程后,采访车在一片蔬菜大棚边停下,工作人员正在向边的卡车上装运整袋的辣椒、青菜、花菜、香菜等当季蔬菜。职业蔬菜经理人张天军接待了记者一行,他带着本报记者汤荣汛走进多座蔬菜大棚,观看香菜、有机花菜等田间蔬菜的长势,介绍价格行情,以及最近的蔬菜销售情况。老记忙着从各种角度拍摄蔬菜的特写、远景、中景,推、拉、摇、移……这就全用上了,这就是在实践中学习。大江晚报新闻部副主任邬杨,则在一边仔细全程记录大家的工作场景。
随后,记者一行又赶往弋江区大地蔬菜批发市场。此时的时针已经指向10点,大地蔬菜批发市场里人来车往好不热闹,琳琅满目的食材品种、成片堆积的货物和熙熙攘攘的人群,让记者们对采访信心倍增。采访组徒步走入市场,在市场管理员的介绍下,金满园蔬菜批发商铺的店主许贵梅愉快地接受了汤荣汛的采访,并打开冷库让老记拍摄。面对不大的堆满蘑菇、芹菜、豇豆、大白菜等装箱的冷库,老记的手机显示了“小”的优势,一点也不局促。好吧,继续跟、升、降、俯、仰……
外景拍摄暂时告一段落,采访组一行马不停蹄地返回大江晚报编辑部,记者汤荣汛开始赶写当天采访的。并且,老记给汤荣汛记者设计了一系列镜头和动作,补拍了几条当天早上出发采访前的场景和必须的空镜头。
从下午3点开始,是大江晚报编辑郭薇忙碌的时间。晚上7点开始画版,8点半开始做版。她的角色可不简单,要一人身兼数职:编辑、手模和视频编辑。读者朋友们今天看到的完整视频,正是郭薇编辑在利用休息时间,数次修改和编辑后的作品。
充分考虑到室内光线和手机拍摄的影响,老记充分发挥“变焦靠走、虚化靠抖、采音靠吼”的传统技艺。(老编画外音:不要强调这些暂时的困难……)用充电宝带上LED灯作为补充光源,请邬杨帮助多角度拍摄郭薇编辑,将她编稿时的仔细与蹙眉,画版时的胸有成竹,一一摄入镜头。
晚报实行的是三审制。编辑修改完毕后,将上栏,部室主任调取上栏进行二审,之后再提交给值班总编,进行三审。确认无误后,总编将在电脑上进行盖章签发。
晚上8点半,摄制组一行跟随郭薇编辑走进激光照排中心开始做版。排版员沙蓓蓓根据郭薇画好的版样,迅速将总编签发的在电脑上一一“安装”到位,并调取配发的图片。由于当天采写的《地里长势喜人 库里储备充足——市民不用担心没菜吃》,采访深入、言之有物,回答了市民关心的问题,被放在了“A04 关注版”的头条。
晚上9点左右,一张完整的版面大样被专用激光打印机输出。新鲜出炉的B4纸大小的大样拿在郭薇编辑的手里,也了记者、编辑、部门主任、值班总编等新闻人一天的忙碌。
晚上10点,大江晚报校对员戴琼玲根据版面大样逐字逐句进行校对。老记再次在邬杨提供辅助光源的帮助下,用手机视频记录了校对员对于和的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晚上11点,编辑郭薇、新闻部主任黄梅、总编辑王晓朋,分别在版面大样上进行“定版签字”,对该版面“放行”。老记友情提醒广大读者,视频里有上述三位“老编”的“亲手”签名,“粉丝”可以截屏收藏。
凌晨1点,正是市民朋友在梦乡会周公的时间段,此时却是芜湖传媒中心印务车间最忙碌的时候。在隆隆作响的巨大印刷机前,工作人员仔细检查机器吐出的,空气中散发着淡淡的油墨香味。老记的手机在闪亮。
早上7点,发行员许启荣将11月5日的领取、分拣后,投递到各家订户的报箱。老记的手机一直跟随。
上午8点,老读者袁志宝拿到了当天的,楼道里的光线十分不够用,“人形自动灯架”邬杨再次闪亮登场,为视频的顺利拍摄立下了汗马功劳。(悄悄说一句,邬杨此前还客串了清扫师傅和安装师傅的重任。)
袁志宝坐在家里的阳台上,有滋有味地读起了当天的大江晚报,老伴还在屋里也等着看呢。“今天就能看到《市民不用担心没菜吃》的报道,很快、很深入!”袁志宝笑眯眯地说。a型血女人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