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国际新闻
  • 【中国新闻网】最新研究: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被低估 吸收人为碳排放约45%
  •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更多简介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简称“中科大”)于1958年由中国科学院创建于,1970年学校迁至安徽省合肥市。中科大“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学方针,是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特色管理与人文学科的研究型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始建于1978年,其前身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实行“科教融合”的办学体制,与中国科学院直属研究机构在管理体制、师资队伍、培养体系、科研工作等方12生肖排序面共有、共治、共享、共赢,是一所以研究生教育为主的独具特色的研究型大学。

      上海科技大学(简称“上科大”),由上海市人民与中国科学院共同举办、共同建设,2013年经教育部正式批准。上科大“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办学方针,实现科技与教育、科教与产业、科教与创业的融合,是一所小规模、高水平、国际化的研究型、创新型大学。

      记者29日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大气所)获悉,该所刘毅研究团队联合英美同行最新研究发现,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巨大,但在以往研究中被严重低估,其实际上约吸收人为碳排放的45%。

      这一生态领域重要研究论文,时间29日凌晨获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该研究团队认为,最新研究采用基于大气温室气体浓度计算排放通量的方法体系,将为中国“碳中和”核算和国际谈判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中科院大气所介绍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是人为化石燃料排放与陆地、海洋生态系统吸收两者平衡的结果。生态系统吸收二氧化碳的固碳对“中和”碳排放贡献巨大,但是如何定量评估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基于大气浓度计算碳收支是计算净排放量的有效办法,观测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是定量评估地表二氧化碳净通量的重要手段。刘毅研究团队在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持续支持下,联合中国气象局、中国林业局和英国大学、美国宇航局(NASA)碳卫星团队,充分利用中国气象局温室气体观测本底站碳监测数据、中国林业局森林普查数据、美国与日本碳监测卫星以及生态系统全球遥感数据,结合大学国际先进的碳模型,采用天地一体化新方法进行研究。

      结果发现,2010-2016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年均吸收约11.1亿吨碳,吸收了同时期人为碳排放的45%。中国陆地生态圈的巨大碳汇主要是由于中国重要林区,尤其是西南林区的固碳贡献,同时发现东北林区在夏季也有非常强的碳汇能力。这也是中国近40年来对恢复天然森林植被、加强人工林培育巨大投入取得的。

      刘毅研究团队表示,该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新增的地面观测资料,但由于人为排放和陆地生态系统存在很大的时空变化,现有观测仍显不足。未来,卫星将进一步提升观测能力,弥补现在观测的不足,从而建立更全面的观测体系、提供更准确的碳收支数据,为中国的“碳中和”目标提供科技支撑。

      记者29日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大气所)获悉,该所刘毅研究团队联合英美同行最新研究发现,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巨大,但在以往研究中被严重低估,其实际上约吸收人为碳排放的45%。

      这一生态领域重要研究论文,时间29日凌晨获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该研究团队认为,最新研究采用基于大气温室气体浓度计算排放通量的方法体系,将为中国“碳中和”核算和国际谈判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中科院大气所介绍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是人为化石燃料排放与陆地、海洋生态系统吸收两者平衡的结果。生态系统吸收二氧化碳的固碳对“中和”碳排放贡献巨大,但是如何定量评估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基于大气浓度计算碳收支是计算净排放量的有效办法,观测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是定量评估地表二氧化碳净通量的重要手段。刘毅研究团队在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持续支持下,联合中国气象局、中国林业局和英国大学、美国宇航局(NASA)碳卫星团队,充分利用中国气象局温室气体观测本底站碳监测数据、中国林业局森林普查数据、美国与日本碳监测卫星以及生态系统全球遥感数据,结合大学国际先进的碳模型,采用天地一体化新方法进行研究。

      结果发现,2010-2016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年均吸收约11.1亿吨碳,吸收了同时期人为碳排放的45%。中国陆地生态圈的巨大碳汇主要是由于中国重要林区,尤其是西南林区的固碳贡献,同时发现东北林区在夏季也有非常强的碳汇能力。这也是中国近40年来对恢复天然森林植被、加强人工林培育巨大投入取得的。

      刘毅研究团队表示,该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新增的地面观测资料,但由于人为排放和陆地生态系统存在很大的时空变化,现有观测仍显不足。未来,卫星将进一步提升观测能力,弥补现在观测的不足,从而建立更全面的观测体系、提供更准确的碳收支数据,为中国的“碳中和”目标提供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