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就业指导
  • 生涯规划背景下的中职生就业指导
  •   生涯规划背景下的中职生就业指导_职业规划_求职/职场_实用文档。生涯规划背景下的中职生就业实践与探索【摘要】随着对学生生涯发展的重视,各职业院校均已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引领 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强化中职学生的就业思想;指导学生做好就业前的准备工作

      生涯规划背景下的中职生就业实践与探索【摘要】随着对学生生涯发展的重视,各职业院校均已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引领 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强化中职学生的就业思想;指导学生做好就业前的准备工作;引 导学生设计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 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水平。 本文以上海市现代 职业技术学校的中职学生为研究对象, 通过调查分析, 指出中职生在面临就业时产生的问题 和困惑,进而总结我校在生涯规划课程背景下开展的工作情况,并提出进一步的思考。 【关键词】生涯规划 中职生 就业 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帮助中职生正确认识、 全面分析职业需求、 培养自主规划与自 我创业能力的教育;是指导中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认知、确立职业生涯目标、构建发展台阶、 寻求最佳发展途径、制订发展措施、调整发展规划的课程与活动。如何通过做好《职业生涯 规划》这门课程的教学,能够全面提高中职生的职业素质与定位目标,增强中职生的就业竞 争力,帮助和指导中职生进行切合实际的就业 ,可使中职生充分认识自己、客观分析 ,引导学生合理定位,科学树立职业目标、正确选择职业,使他们从容社会。 一、对学生调查结果的分析 根据教育部的,现在每个职业院校都已经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我校也从 2006 年开始对学生进行这方面指导,由此可见,学校对于学生的生涯规划的重视程度毋庸 置疑。那么,学生对于自身的生涯规划有何想法,他们又是如何看待这项课程的,针对这些 问题,我们对学生进行了如下的调查。 1、调查基本情况 根据国家教育部规划的中职教育“2+1”办学模式要求,中职生在校学习时间是 2 年, 第 3 年顶岗实习。我们针对学校三个年级的学生,分别于不同专业、不同背景(本市户口、 外省市户口)学生中随机抽选样本,此次调查放问卷 220 份,收回 208 份,回收率为 94.5%,有效问卷 190 份,占 91.3%。从性别来看,男生 100 人,占 45.5%,女生 120 人, 占 54.5%;从年级构成上看,一年级 77 人,占 35%,二年级 68 人,占 30.9%,三年级 75 人,占 34.1%。 2、调题及结果分析 (1)中职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情况。对于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情况,主 要从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了解程度”和“对个人职业选择的考虑程度”进行调研。 结果表明 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不是很清晰,自也不科学,有将近 13%左右的三年级 学生尚未考虑职业选择问题。同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未来表现出迷惘和不知所措,尤其 在一年级的学生中,普遍存在“混日子”的想法,没有目标,没有理想,对生涯规划采取回 避态度。 (2)中职学生对自身性格特征的了解情况。问卷通过“对自己个性特征的了解程度”及 其判断依据来了解学生对自身特征的了解情况。 调查显示学生有职业规划的要求, 但是缺乏 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作为教育者, 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 生涯规划的设计。 (3)中职学生对自身专业的发展情况。学生在选择自己所学专业前,对专业并非全面 了解。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自己选择的专业不够了解。仅 13%的学生对 自己所选择专业非常了解,34%的人对所选择专业比较了解,高达 43%的学生对所选专业不 太了解或一点都不了解。同时,调查显示学生对专业的满意度较低,只有 47%的学生对自 己现在就读的专业非常了解或比较了解。有超过 50%的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兴趣、适合自己 职业发展的方向不了解。 二、基于调查结果的职业的实践 1、将就业与生涯规划课程有机结合,建立学校就业课程体系 (1)建立职业指导课程体系 学校从度构建该职业指导课程体系,包括:一是针对全校新生第一学期开设的《职 业生涯规划》课。帮助学生认识、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能够结合自身条件和社 会需要设计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 二是针对全校即将实习的学生第四学期开设的以如何成功 求职为主要内容的《就业指导》课程。帮助学生掌握和训练求职技巧,了解求职、创业的一 般步骤和方法。 与此同时, 学校要求各科老师从专业角度渗透就业: 了解本专业最基本的理论 知识,该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群以及这些职业岗位所要求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帮助学生 认识专业、认识职业,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2)形成行之有效的多角度评价制度 建立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习职业素质课程、参加活动、参与社会实践、进行工 学结合或顶岗实习等职业素质等为主要内容的评价指标体系。 扩大评价范围, 由原来的生评、 师评扩展为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和企业评价三者结合的综合评价。同时,引进过程性评价与 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制度, 为全面开展就业发挥导向作用。 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 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兼顾,对学生职业指导课程学习,包括活动、技能大赛等 进行综合评价,发挥评价对学习的诊断、激励和促进作用,激发学生兴趣,逐步提高其综合 职业素养。 2、结合综合职业素质养成平台的搭建,完善就业体系 我校作为长宁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基层服务、管 理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随着时代发展,现代服务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充 分调研的基础上,贴近学生的发展需求,我校搭建“现代服务业综合职业素质养成”平 台。根据区域办学特点,整合学校、行业企业与社会团体等各方资源,突出职教特色,全 面推行综合职业素质系列课程,加强学生的实践体验,实现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知、情、行 的有机统一,形成“一二三四五”的建设思,如下: 一条主线——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线 两大支柱——以实体中心与信息化平台为两大支柱 三方联动——学校依托社会团体与行业企业 (主要是 4 个行业职教集团以及长宁现代职 教集团)开展三方联动 四个阶段——形成基础素质培养阶段、职业素质学习阶段、职业素质强化阶段、职业 素质实践阶段(顶岗实习阶段)等四个阶段 五项任务——完成师资队伍建设、系列课程建设、学生建设、评价体系建设、运 行机制建设等五项任务。 通过综合职业素质养成平台建设,构建学生就业中心(实体和网络) ,旨在促进学 生综合职业素质的提高,在人才培养上完成由单一的“知识型”、“技能型”向综合的 “学习型”、“发展型”转变。, 结合职业指导课程体系和丰富的活动全面提高学生职 业竞争力。 3、以体验式课程的开设作为职业指导的主渠道 职业生涯规划不是一个人面临就业时的单独事件,而是贯穿于一个人的整个生命过程 心理学家认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应从小做起,从平时做起,不同年龄的学生都会面临不 同的生涯任务。因此,根据中职生各年级的主要任务和身心发展特点,学生在各阶段职业生 涯规划的内容和侧重点应有所不同,需采取的方式和途径也不尽相同。 (1) 我们以帕森斯等理论为基础, 根据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五要素(知已、知彼、 决策、 目标、行动),结合中职学生特点及专业发展需要,确定职业生涯课内容主要从职业规划理 论认知传授到情景活动体验从职业规划到就业, 从职前到职后, 构建各年级渐进式职业 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体系,如下: 中职一年级:学业规划——培养职业意识,为专业学习做好学业准备; 中职二年级:专业规划——端正专业态度,为就业做准备; 中职三年级:职业规划——提升就业能力,为求职打下基础。 职业指导主要功能不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职业规划理论知识, 而是要激发起学生职业规 范的愿望,愿意对自己的未来承担责任,通过制定职业生涯目标和行动方案,培养学生的目 标意识、职业意识和规划意识。因此,职业指导不应是单纯的知识传输,而是潜能的和 人格的完善。 (2)我们在体验式职业指导的过程中每个内容我们都设计成一个个参与式的互动式的 体验活动, 有游戏主题讨论交流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调查分析实践活动与名人零距离对话心理 测量等。 这几年,学校在逐步开发适合我们学生特点的体验式活动,并努力将这些活动常态化、 课程化,同时根据专业不同,设计了系列体验式职业指导活动课程,如下: 旅游服务专业——团队训练体验式活动课程; 计算机应用专业——网络平台体验式活动课程; 物流操作专业——模拟社区体验式活动课程。 在这些体验活动中, 学生分享和他们的经验感受, 整理和成为一些个人意义的 的信息,促进对职业的认识,对自己的认识,从而完成对职业生涯的思考与规划 这些活动 即有室内体验又有户外亲验, 即有认知又有情感的卷入, 总之它通过体验活动与深度理论阐 释有机结合来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改变观念,形成行为,获得成长。 4、以专业为向导开展“创智赢家”系列主题活动 加强专业教育,解决中职生专业思想问题,中职学校在应对学生的专业课程设置、专业 培养目标以及专业就业前景等进行进一步的引导。 因此, 我校多年来致力于开展 “创智赢家” 主题活动,该项主题活动以学生自身所学专业为向导,发挥学生自主管理,引导学生初步了 解所选专业及其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 (1)强化专业内容的宣传,引导学生对专业的正确认识 学校在新生入校后, 学校首先进行入学教育, 并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进行测试, 在此基础上帮助部分学生重新选择专业, 指导学生正确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定期邀 请本校历届优秀毕业生与在校生座谈,安排低年级学生(尤其是一年级新生)走进企业,采 访同专业的优秀毕业生,以榜样力量激励学生,培养,立志成才;聘请企业及各用人单 位有关领导来校作职业指导,使学生直接了解社会对本职业及其从业人员的要求。 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使学生加深对所学专业的认识, 了解本专业的职业目标, 熟知学习 技能与就业的密切关系, 使之和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 提高学习专业技能的自觉性只有 解决了学生的专业思想问题扭转被动学习的局面使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才能为毕业后创业和 个人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加强专业技能教学,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和就业能力 相对大学生而言, 中职生只有突出其专业技能好操作能力强上岗进入角色快等优势, 才 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取胜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 只有大力加强实践教学, 给学生创造更多 更好的实践机会因此,中职生的就业创业教育应高度重视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为此,我校 不仅构建了多个实训(物流、旅游、汽修、烹饪) ,还根据不同的专业与多个企业进行 合作, 搭建学生实践就业平台, 积极推动学生开展技能训练和下企业进行实地工作体验活动, 使就业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创智赢家”主题活动正是利用实训,开创学生自主管理实践操作模式。淡化教师 角色,让学生自主管理、自行操作,模拟真实的企业,分角色体验,并且采取分小组模 拟训练的方法,让每一位学生都产生真实的工作体验。 同时我校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各种有益学生素质提高的活动,如每两年利用“上海 市星光技能大赛”的契机,开展“激扬青春”技能节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和提 高学生竞争上岗的意识,形成勤学苦练专业技能,并努力追求一专多能的学习风气,练就过 硬的技能,为毕业后的求职打下成功的基础。 5、定期开展“工学交替”企业实践 随着职业教育的以及“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教育模式的推开,学生到企业实习将 是经常性的教育内容,阶段性实习、顶岗实习,都是职业指导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实 习重点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把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真实的职业工作中, 促使学 生尽快由“学校人”转向“职业人” ;同时既是检验自己在校制订的职业生涯规划与企业要 求, 职业岗位的能力素质要求是否相匹配的重要过程, 也是把握好在毕业前夕对自己职业生 涯规划调整的最佳时机。 我校一直重视学生的企业实践, 为此我们采取 “毕业班实践全体验 一二年级分批体验” 的模式,不仅三年级毕业班的学生得到实践机会,一二年级的同学同样在企业得到了锻炼。 这两年,我校连续安排酒店、烹饪专业在校学生参加每年召开的政协会议进行服务,得到了 多方好评, 学生也在这样的高规格服务中提升了自己的职业素养, 对企业要求有了感性认识。 我校实习办积极与就业市场的联系, 及时了解市场的需求, 积极向就业市场和用人单位 推荐本校的“人才产品” ,让社会广泛了解学校,充分认识毕业生的才华和能力。邀请 用人单位到学校参观指导, 进行就业洽谈。 我校已连续多年在校内召开企业进校园的招聘会、 就业洽谈会等,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目标明确,针对性强, 效率很高;还保障了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权益;同时有助于学校和用人单位相互了解,建 立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 三、进一步的思考与认识: 1、应将就业与心理健康有机结合 中职生因其年龄较小又无社会经验, 心理年龄低于实际年龄, 在求职过程中不仅受社会 家庭等诸多外因的,而且受自身心理的制约,在就业过程中容易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 主要表现为:一是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眼高手低,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二是对竞争日趋激 烈的就业形势估计不足, 尚未具备诚实脚踏实地的敬业。 三是缺乏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 这些心理障碍会阻碍了中职生的正常就业为此要以就业为导向, 因此, 笔者认为应该把心理 健康教育贯穿到中职生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的始终,引导学生引导调整好自己的就业期望 值,增强就业的主动性。 2、建立《个人就业档案》 ,注重以人为本 通过实践操作我们发现, 绝大部分学生快毕业时都希望学校能够提供完整的、 个性化的 职业生涯规划方案,能方便他们实施和操作或在职业困惑时,可以有效地应对,并在一 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但是,这种个性化的就业需要占用学校较大的资源,学校 工作仍以团体为主,这样必然缺乏针对性和个性化色彩,因此,学校应首先为不同专业 的学生提供不同行业就业情况的报告,包括职业性质、发展前途、就业的难易程度,然后对 学生进行择业意向测试,了解他们的特长和兴趣,帮助分析可行的职业选择,帮助其建立一 套基本符合个人实际情况的完整的《个人就业档案》 ,并对其进行和,适时进 行调整和修正。 3、构建一支强有力的就业员队伍 作为学校,应切实做好和重视学生职就业工作,协调或共享现有的教育资源,改变 就业指导中心孤军作战的局面,形成“人人都是就业员”的局面。应该加强对班主任和 任课教师的培训,要求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对各专业的培养方案、职业能力要求、实施办法要 熟悉,并能、引导,帮助、指导学生进行就业。从而形成“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班 级”管理模式,学校进行宏观管理和监督,负责制订就业工作的方针、政策、思 等;就业指导中心负责各类信息的整理、分类,层层下达;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加强学生教育 和引导, 能根本上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 让学生了解职业和工作, 锻炼他们初步的做事意识, 提高职业素养。【参考文献】 [1]蒋乃平,杜爱玲. 职业生涯设计[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胡琳.全程化大学生创业指导教育关键性因素探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10). [3]宋君卿,王鉴忠. 职业生涯管理理论历史演进和发展趋势[ J] . 生产力研究,2011, (23).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