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引领出台教育文件,自上而下推动生涯教育助力新高考;因地制宜创新校本生涯规划教育模式,服务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善用社会资源借力共建,将职业体验嵌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作者简介:温亚,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顾雷英,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 南京 210097
内容提要:中学生涯规划教育强调学生的选择与发展并重,旨在基于不同学生的兴趣、能力及志向,培养学生正面的学习和工作态度,促进学生知行合一,探索多元出,自主选择和终身学习,发挥个人潜能,最终达到全人发展。通过、学校和社会的校内外多方合力,中学走过了升学就业的进化历程,推进生涯规划教育的发展。借鉴与创新相融合的内地生涯规划教育推进如下:政策引领出台教育文件,自上而下推动生涯教育助力新高考;因地制宜创新校本生涯规划教育模式,服务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善用社会资源借力共建,将职业体验嵌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标题注释:本文系2018年度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实验项目“普通高中新型生涯规划教育研究与实验”,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研究。
近年来,生涯规划教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线名高中生的调查表明: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加强选科指导是当前高中的迫切任务。2016年9月,核心素养课题组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及社会参与三方面,后两方面均离不开生涯规划教育。2017年,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指出,普通高中的任务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学生升学和职业发展作准备,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理想、社会责任感、自主发展能力、沟通协作能力的终身学习者。方案多次强调要将生涯规划教育融入普通高中课程体系。生涯规划教育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如何进行生涯规划教育尚处于探索阶段。
我国地区与内地共享相同的华人文化与类似的教育体制,中学教育也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达到全人发展。为实现目标,早在2009年就进行过类似的中学课程,尤其是在2014年将以往只关注学生短期选择的升学就业转型为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生涯规划教育,将系统化的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中学课程一部分,[1]发展出相对成熟的初中、高中一体化的生涯规划教育模式。本文试图梳理中学升学就业到生涯规划教育的转型经验,为我国内地中学尤其是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开展提供有效参考。
中学经历了从最初只关注学生选择的升学就业到强调选择与发展并重的生涯规划教育的发展历程。2009年,升学就业是中学课程的一部分,各中学较关注培养学生选择能力的升学就业服务。伴随课程深入,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认识到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中学生的成长不仅仅是在升学或就业中作选择,更是终身发展的过程,生涯规划教育关乎中学生未来发展方向。2011年10月,教育局和教师协会合作拟定《新学制下给学校的升学就业》后,越来越多的学校尝试在升学就业服务中逐渐注入新的生涯规划教育元素。然而,生涯规划教育在中学的实施仍处于零散、非系统的状态。2014年5月,教育局制定了《中学生涯规划教育及升学就业》,促使学校作出由提供升学就业为生涯规划教育的范式转变。生涯规划教育的愿景是根据学生不同成长阶段的发展需要,支援学生按自身兴趣、能力和志向负责任地作升学或就业决定,发挥自身潜能,迈向有意义的人生。
中学生涯规划教育致力于帮助中学生达到以下目标。一是自主发展:基于认知,塑造选择能力。中学生涯规划教育注重学生自主发展,鼓励学生按兴趣、能力等作出选择。针对初中生,通过测评、活动等,选择短中期目标;对于高中生,强调基于学习经验,订立中长期目标。二是价值体认:立足理想,培养正面态度。中学生涯规划教育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体验、经历,尤其关注学生如何建构经历的意义,协助其确立志向,培养正面态度。通过学校生涯活动,帮助其形成正向思维;通过与社会接触,促进其职场情境,培养社会责任感。三是知行合一:强化学以致用,彰显全人发展。生涯规划教育旨在引导学生运用知识、技能和态度,并把学业和工作与全人发展相联系,促进其德、智、体、群、美五育并举,达到全人发展。四是终身学习:探索多元出,发挥个人潜能。生涯规划教育意在协助中学生认识多元出,促进其了解大学、专业及行业,发挥潜能,为终身学习和发展作准备。
伴随着中学从提供升学就业为提供生涯规划教育的范式转变,各类教育活动从原先学校实施为主,逐渐转换为校内与校外多元主体联合实施。学校全面策划并推行生涯规划教育,一般由校领导进行顶层设计、升学就业组统筹协调、班主任和各科教师等分工合作,以全校参与的形式促进学生全人发展和终身学习。此外,工商界人士、家长及校友等利益相关者也是推动中学生涯规划教育开展的重要力量。
完善的制度保障和充足的经费支持是有效实施生涯规划教育的左膀右臂。2014年颁布《中学生涯规划教育及升学就业》;2017年颁布《学校行政手册》,生涯规划教育愿景、内容及径;2018年,《中学教育课程》将“生涯规划—多元出迈向卓越”作为单独分册,凸显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制定明确的财政支持政策,确保生涯规划教育成为服务中学的保障和福利制度。教育局第6/2014号通告指出,从2014/2015学年开始,为每所开设高中课程的公立学校提供一项每年约为50万港币的经常性现金津贴,提升专门负责的教师团队能量,促进学校加强统筹及推动生涯规划教育。2016年,教育局第168/2016号通告指出,由2016/2017学年起,学校可将“生涯规划津贴”转为常设教师岗位,加强人员推行生涯规划教育。通过规范化的拨款制度,试图为中学生涯规划教育提供有效的经济保障,促进生涯规划教育制和义务化。
教师是生涯规划教育开展的重要保障因素,中学生涯规划教育的成功实施离不开专业化生涯师资。为此,教育局为中学教师定期开展两类不同层次的“中学生涯教育证书课程”:一类是20小时的中学升学就业及生涯规划基础证书课程;另一类是100小时的中学升学就业及生涯规划证书课程。课程内容涉及生涯规划理论、政策、服务及。第一类课程适用于新任或未有相关培训的现任升学就业组教师;第二类课程旨在为需要在校内领导及推行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师提供系统化培训。教育局还会给教师安排其他专业培训,如专业发展学校计划、专题研讨会等。通过多种径分层次培养教师,为中学生涯规划教育提供专业化人力保障。
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为弥补学校生涯规划教育的不足,教育局开设了专门的生涯规划网站,为中学生涯规划教育相关者提供极其丰富的专业资源。一方面通过“升学资讯”及“职业资讯”模块,为中学生涯规划教育相关者提供充分的升学及就业资讯;另一方面根据不同主体的需求打造了“学校专区”“学生专区”“家长专区”等模块,提供相应的资讯。通过打造公益性的线上服务平台,助力于提高生涯规划教育质量,对中学生涯规划的宣传和推广起到重要的支持和保障作用。
同时,教育局与教师协会合作,提供了两项支持中学生生涯发展的网上资源:“寻找生命的色彩:新高中科目选择及个人抱负的探索”和“生涯地图:高中事业发展学习工具”。前者帮助初中生认识优势和不足、学校科目选择和就业机会,协助学生选择适合自身的高中科目;后者旨在帮助学生勾勒出高中三年的多元升学径,促进学生认识自身兴趣、能力和目标。此外,还创办了两个实用网站:新学制网上和e。新学制网上提供了课程与教学、多元出的最新资讯;e则是帮助中学生依据兴趣轻松获取中学后的本地不同院校的课程资料。通过提供一系列配套的专业资源,助力中学生涯教育的有效推进,引导中学生更好地规划人生。
多元文化背景塑造了多样化的中学,各中学根据自身特点和条件开展校本生涯规划教育。如田官立中学强调以人为本,全校参与生涯规划教育;皇仁书院将生涯规划教育融入多元活动及课堂;粉岭救恩书院强调以班级为本,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各中学根据学生需求和自身资源,通常从以下6个层面推行校本生涯规划教育:制定校本生涯规划教育及升学就业架构;将升学机会及事业选择联系;举办全校性的升学就业活动;安排与工作相关的学习体验;提供学生个人规划的及其他服务。通过多样化的校本生涯规划教育,照顾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协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人生方向。
基于多元化的生涯规划教育推,中学生涯规划模式包括三大要素:认识及发展,即认识自己及外在因素的影响;事业探索,旨在探索学习和工作的机会;事业规划与管理,包括作出选择、制订计划及行动。为了促进学生认知,初中升学就业组教师等帮助学生明确兴趣、性格、志向,建立正面价值观;以选科、选科等形式,为高中选科决策作准备;通过能力倾向测验等帮助高中生确立升学或就业方向。为了协助学生发掘升学和就业机会,相关教师通过教育或职业博览会,向高中生提供本地、内地、我国地区及海外升学资讯,引导学生探索和体验工作世界,了解毕业后的多元出。为了增强中学生适应与管理能力,教师通过小组等形式,提升中学生生涯适应力,鼓励学生思考当前学业与未来人生的关系,自身能力与未来目标的关系,协助中学生作出适合个人的选科决定,积极建构人生目标。
没有对中学生涯规划教育课时制定硬性标准,大部分学校根据自身资源将其灵活融入中学课程体系,如作为德育及教育、其他学科或以班级为本的个人成长课的一部分,比较典型的是将其融入“与工作有关的经验”。“与工作有关的经验”是中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4块:了解职场,提升中学生对于行业或职场的认知;职业操守,即培养学生正面的工作态度,如守时、诚信、团队沟通等;就业能力,即增强学生对求职信息和技能的了解;社区资源,即持续发展校友、家长等社会网络关系。中学一般依据自身资源举办多元化的与工作有关的经验活动,例如职业博览、专业人士、工作影子计划等。通过将生涯规划教育和与工作有关的经验结合,促进中学生了解社会,客观看待现实生活,了解现今就业市场、未来可能的入职要求、行业发展趋势,塑造积极的职业价值观,反思当前学业与未来出的关联,明晰自身学习动机,斟酌适合选择的科目,从更长远的视角清晰规划中学生涯。
“学生学习概览”也是中学课程的重要部分,有点类似于内地的综合素质档案,旨在推动学生就其持续的学习经历进行反思及订立目标,促进高中生全人发展。学生学习概览内容包括校内学科成绩、其他学习经历、兴趣、特长及经验等。校本学生学习概览是中学生涯规划教育有效开展的重要径,通过让学生记录兴趣、长处、学习经历等,反思自身学习经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主感。升学就业组教师、班主任等负责全面规划校本学生学习概览,允许学生的学习概览具有个人特色,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特质,主动挑选学习经历及作定期记录,为未来建立规划。“学生主导”和“反思为本”是学生学习概览的重要特色。经验表明,推行学生学习概览的最佳方式是通过学生和教师、校友、家长等的对话互动,引导学生在创设学习概览过程中对学习经历进行深刻反思,厘清自身生涯需求、设定学习或工作目标,并不断检讨和调整规划,明确人生价值,把握未来机遇。
生涯大师金树人认为:“一个人若看不到未来,就掌握不了现在。”为了打开学生眼界,帮助学生展望未来,事业探索活动成为中学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探索活动类似于内地的职业体验活动。工商界通过教育局“商校合作计划”,以区域联动的形式与中学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商校合作计划”,推动学校与工商机构合作,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进行事业探索活动,开阔眼界,放眼未来。透过工商界提供的非传统的学习平台,中学生可以认识到不同职业和雇主的要求,主动适应高速变化的社会,最终达到全人发展和终身学习的目标。
从2005年起,工商界通过“商校合作计划”,每年为中学生举办与工作有关的活动,实施径包括、小组学习、工作场地参观、职场影子计划及工作体验计划等。学生职业探索离不开教师和家长的支持,为此工商机构为教师提供了工作场地参观等活动,为家长提供各行各业的最新资讯。2016/2017学年,参与“商校合作计划”的单位已经超过270家,举办了超过1500项工作体验活动,受益中学生达到26万人。工商界提供的一系列职场参观、体验及见习活动,使学校生活与社会生活、未来可能生活相互联系,推动中学生在社会参与中不断地体验,通过与职场人士、朋辈交流,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学会社交规则和礼仪,学会反思,激发内在学习动力,调整和完善生涯规划。
家长是子女生涯规划教育的同行者,在支持子女按照自身兴趣及能力追求人生目标方面担当重要的角色。通过家长教师会等家校组织,一方面邀请家长担任分享嘉宾,分享自己的生涯经历、职业状况等,充分挖掘家长资源,促进中学生进行职业探索;另一方面,鼓励家长参与到学校工作影子计划等生涯教育活动中,陪伴子女共同进行职业探索,用实际行动支持学生的生涯发展。
善用校友资源,协助生涯规划教育是中学的一个特色,大部分中学开展了“良师益友计划”。校友与学生的成长背景类似,易于理解学生的情况,不同背景的校友往往能照顾到不同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志向,帮助中学生认清方向,厘清目标,提供可行的。通过与校友沟通职业,中学生能了解到不同行业的情况、初入职场的感受以及行业前景等,促进学生中学阶段的学习与职业之间的关系,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动力。最重要的是通过校友的分享,协助学生培养正面的价值观、工作及学习态度,并促进学生思考未来的出,学会担当社会责任。家长和校友的合力,能帮助中学生在职业探索中作出知情和负责任的选择,建构个性化的生涯发展径,追寻有意义的人生。
中学生涯规划教育所取得的卓越成效离不开清晰的教育愿景、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专业化的教师团队及广泛的社会力量的大力支持。虽然中学的课程内容、升学方式及就业等与内地存在一些差异,但是目前中学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仍然对于我国内地新高考选科、志愿填报,综合素质评价的主体、内容、方法确定以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等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颁布系列文件,大力推动中学生涯规划教育的制。根据文件,中学生涯规划教育是学校、家长及各行各业的共同责任,是学生个性化成长和潜能发挥的重要保障。通过颁布中学生涯规划教育“自上而下”的性,以顶层设计的形式,明确中学生涯规划教育的可为,对各类制度相关者起到清晰的约束和限定作用。中学生涯教育属于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地区宏观战略,对我国内地中学生涯规划教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鉴于我国内地教育主管部门尚未直接针对中学生涯教育发布清晰的指导性文件,生涯规划教育仍处于摸索与尝试阶段,实施难度较大。借助新高考契机,参考中学生涯教育的政策,基于行政驱动开展本土化的生涯规划教育是必由之。一方面,从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层面制定政策,成立专门的中学生涯规划教育领导小组,制定中学生涯规划教育政策,设计和中学生涯规划教育总体目标、内容要素、实施径等,给予中学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支持和保障;另一方面,尝试出台,将生涯规划教育融入我国内地中学的课程体系,厘清生涯规划教育与高中选科、志愿填报乃至终身发展的关系,[2]增强生涯规划教育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为中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助力学生的长远发展。
基于中学的多样化,各中学因地制宜,建立了校本特色的生涯规划教育模式,协助学生形成个性化校本学生学习概览。2014年,我国内地教育部门以文件的形式将综合素质评价制,综合素质评价旨在促进学生全面而个性地发展,发挥学生潜能,这与生涯规划教育帮助个体认知、发挥自身优势的不谋而合。中学校本学生学习概览对我国内地中学综合素质评价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从评价内容来看,通过校本生涯规划教育,增进学生关于自身兴趣、性格、学科能力及价值观的认知,评估分析自身优势,帮助学生撰写个性化陈述报告;基于校本特色生涯教育课程或活动,学生个性得到彰显,更易选取印象深刻、与自身生涯发展密切相关的学习经历,撰写典型事实材料,丰富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从评价主体来看,中学层面需要将学生置于主导地位,让学生讲自己的中学学习故事,在撰写综合素质档案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主性。班主任或心理教师处于支持地位,根据学生的记录提供及时的对话、交流、反馈和指导,引导学生发现自身优势和取得的成就,帮助学生及时调整生涯计划。从评价方法来看,强调体验、反思为本。学生在撰写自己的“生涯故事”时,通过对经历进行体验、,不断生成个性化的元素,有助于不同潜质的学生发挥不同潜能。[3]当然,各中学还是需要因地制宜,形成校本特色的生涯规划教育,真正推动综合素质评价的落实,让学生成为自己生命蓝图的设计师、生涯故事的创设者,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让不同潜质的学生发挥自身潜能。
中学生涯规划教育可贵之处在于动员社会力量,开展中学生事业探索活动,为学生提供极其丰富的职业体验活动,协助学生成长成才。通过“商校合作计划”,为各行各业服务中学生职业体验提供了平台,形成了“+学校+工商界+家庭+校友”的生涯教育共同体,帮助学生在事业探索活动中认知、反思,最大限度激发中学生潜能。2017年,我国教育部指出职业体验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方式。一项调查显示,79%的教师认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缺乏资源,中学生职业体验亟须丰富的社会机构资源,而我国内地尚未形成专门的职业探索服务资源平台。中学生涯规划教育在职业探索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我国内地中学生职业体验提供以下。一是职业体验启动阶段,在“互联网+”背景下,善用社会资源。可以尝试打造专门的服务平台,注重区域联动,帮助学校与社会,尤其是工商界进行对接,发挥家长和校友的作用。通过工商界增设职业体验,为学生提供职场参观、体验的机会,创建灵活的社会资源整合体系。[4]二是职业体验实施阶段,学校和合作机构注重职业体验方案的设计与制订,着眼于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职业认知和替代经验。三是职业体验的反馈阶段,引导中学生在职业体验过程中,培养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在体验中不断反思、,逐渐厘清人生目标,激发学习动力,帮助中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2]樊丽芳,乔志宏.新高考倒逼高中强化生涯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提车黄道吉日2017(3):68-71.
[3]董裕华.去功利化愿景下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径探析:基于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18(5):9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