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重磅!高中新课程方案今秋执行!增加德语、法语、西班牙语课程1月16日上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有关
原标题:重磅!高中新课程方案今秋执行!增加德语、法语、西班牙语课程
1月16日上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有关情况。据介绍,教育部组织260多位专家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4门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历时4年已全部完成,经国家教材委员会审查通过,于2017年底印发,并于2018年秋季开始执行。
新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有哪些主要变化?学校如何落实?来跟小布一起看
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不只是为升大学做准备,还要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和职业发展做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使学生具有理想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
选修课程: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开设,学生自主选择,可以学而不考或学而备考,为学生就业和高校自主招生录取提供参考。
合理确定各类课程学分比例,在毕业总学分不变的情况下,对原必修课程学分进行重构,由必修课程学分、选择性必修课程学分组成,适当增加选修课程学分,既基础性,又兼顾选择性。
从选课走班等新要求出发,进一步明确课程实施环节的责任主体和要求,增设了“条件保障”“管理与监督”内容,强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课程实施的责任。
为建立核心素养与课程、教学的内在联系,充分发挥各学科课程、教学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等方面的独特育人价值,各学科基于学科本质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明确了学生学习相应学科课程后应达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并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精选、重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提出考试评价的,目的是切实引导各学科教学在传授学科知识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科思想、思维方式等,克服重教书轻育人的倾向。
如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突出强调通过学习,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形成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树立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感和追求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
一是根据学生年龄特征与生活经验,从学科特点出发,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纲,重新梳理和安排了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的课程内容,既学生达到共同基础的要求,又实现有个性的发展。
例如:生物学必修课程提出4个大概念,其中之一是“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围绕这个大概念的学习,又提出了4个教学活动,通过活动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三是重视课程内容的与时俱进,将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判断、重大举措等,结合各学科的性质和特点,与课程内容有机融合。努力呈现、经济、文化、科技、社会、生态等发展的新成就、新。
地理、生物、化学等课程要求学生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各学科增加了“学业质量”部分,明确了学生完成本学科学习内容后,学科核心素养应达到的等级水平,提出了学业质量标准。
学业质量是对学生多方面发展状况的综合衡量,明确了新的质量观,改变过去单纯看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
学业质量标准把学业质量划分为不同水平,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要求,因材施教,更加关注育人目标的有效落实。
同时,学业质量要求的提出也为阶段性评价、学业水平考试和升学考试命题提供重要依据,促进教、学、考有机衔接、形成育人合力。
每一个学科课程标准的主题内容均有“内容要求”“教学提示”“学业要求”等部分组成,并依据学业质量要求细化了评价目标,大部分学科还增加了教学和评价案例,强化了对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考试评价的具体指导,帮助教师准确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的要义,增强了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此次修订是深化普通高中课程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育人质量的提升。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必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接受检验,不断完善。
可以预期,广大教育工作者,将在过去十余年高中课程的基础上,在丰富而生动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课程实施水平,推动普通高中课程不断深化,共创中国普通高中教育的新辉煌,为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做出新贡献。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这次课标修订的重点之一,各学科结合自身特点,丰富充实相关内容。其中,语文课标最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各个部分。
一是内容更全。在“课内外读物”部分,除保留原有《论语》《孟子》《庄子》外,增加了《》《史记》等文化经典著作,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类古诗文,覆盖先秦到清末各个时期。
三是要求更高。在全面加强的同时,还设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专题,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深入学习研讨。将原标准“篇目的”改为“古诗文推荐篇目”, 推荐篇目数量也从14篇(首)增加到72篇(首),提高了学习要求。
如美术课标增设“中国书画”,内容涉及中国传统绘画、书法、篆刻等经典作品欣赏及传统画论,促进学生坚守中国文化立场,增强文化自信。
加强传统教育是本次课标修订的又一个重点。语文、历史、思想、音乐等课标都结合学科自身特点,对传统教育内容要求做了强化。
一是全面加强与专题学习相结合,在将传统教育内容要求贯穿在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各部分的同时,还设立专门的“传统作品”专题,集中学习研讨。
二是广泛阅读与深入精读相结合,要求学生在课内外广泛阅读先辈的名篇诗作,阐发的优秀论文与杂文,以及关于传统的新闻、通讯、、述评等,课内外读物推荐篇目涉及诗词,以及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艾青、臧克家、贺敬之、郭小川、周立波等一批作家反映传统的作品,让学生充分体会崇高的情怀。同时,鼓励有兴趣的学生精读“一部老一辈家的诗文专集”和“一部反映党领导人民进行、建设伟大历程的长篇文学作品”,撰写研究报告或文学评论,“深入体会志士以及广大人民群众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奋斗、百折不饶的和人格”。
再如,历史课标明确要求学生系统学习新主义、社会主义、建设和历程,“认识并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和以创新为核心的时代”。还增设“老兵的故事”主题活动,让学生在历史大背景下普通人物的所思所为,体会军人崇高的境界。
一要把握好正确的方向,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注重培养青少年一代对中国和社会主义的真挚情感和认同,铸牢理想、打生底色,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
二要把握好反映新时代的方向,以修订后的课程为抓手,着力发展素质教育,注重创新型人才培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要将修订后的课程在方向、方向的要求落实到教材编写、教学、考试评价等各个育人环节之中。
一方面要发挥好课程在人才培养和选拔中的统领作用,特别是强化考试内容与高中课程的关联性,教、考、评一致性;
另一方面要有效发挥高考对高中课程的正确导向作用,如推动综合素质评价在高校招生录取中的使用,促使高中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等。
课程实施涉及人员、资金和设备多方面因素,但最关键的还是师资队伍建设。要根据课程实施的需要,调整教师编制标准,配齐配足专任教师,满足实行选课走班教学、指导学生发展等方面的师资需要。要加强教师、校长的全员培训和,使他们切实理解、把握课程内容要求,增强教书育人与实践育人的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