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有千千万万个员在教育系统的基层工作岗位上坚守,尽心尽责,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汇聚成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民满意的教育的磅礴力量。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今天是中国98岁生日,结合全党正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主题教育,中国教育报推出“平凡的”七一特刊,选取7名来自全国不同区域、不同领域的教育系统基层,讲述他们的初心和坚守,讲述他们的奉献故事。
1981年,胎梦大全杨瑞清从南京晓庄师范学校毕业。陶行知先生的榜样杨瑞清,他决心在进城和回乡之间选择回乡,希望能为改变乡村教育落后面貌贡献一份力量。带着一股子年轻人的冲劲,杨瑞清到了江浦县五里村小学任教。他内心有个强烈愿望,就是让农民的孩子也能享受最好的教育。
1983年,组织上调杨瑞清担任共青团江浦县委副,几个月后,他辞职回校,在从政和之间选择。1989年12月,杨瑞清加入中国。那时,他已经担任行知小学校长,学校正处在办学条件简陋、教师不断流失的困境中。有人劝他也调离,他犹豫过,但又不甘心。在磨砺中,杨瑞清在专业上学完了南京师大本科课程,为自己增添了无穷力量,在和坚守之间选择了坚守。而加组织,是杨瑞清走在行知上的一个转折点。过去,多少有一点儿个人奋斗的意味,也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力量的渺小。,让他这滴水融入了大海,获得了力量,从此不再犹豫,从此不再迷失方向。
1981年,杨瑞清刚到五里村小学工作那一年,祥读四年级,受陶行知,中学毕业后他也报考了晓庄师范学校。1990年,祥也放弃进城教书的机会,申请到行知小学工作,义无反顾地投身乡村教育。1994年,祥参与行知创建工作,后来也加入了党组织,目前已在行知小学工作29年。
从祥,到余庭玲,再到阮敏……在党组织的关怀和陶行知下,杨瑞清的行知上不再只身孤影。他们这个团队,走行知,不断探索乡村教育规律,从村校联合,到城乡联合,再到国际联合,从一所落后的村办小学,发展成为集一所幼儿园、三所小学、一所初中、一个于一体的现代化、国际化的行知教育集团。
杨瑞清越来越认识到,发展乡村教育,关键要发挥校长、教师的主体作用。在城乡对话、中外融合中,杨瑞清不断优化育人,既欣赏盛开的“鲜花”,又迟开的“花苞”,形成了强调“关怀生命,关注生长,关心生态,关切生机”的行知教育新、新特色,开展了行知教育三国论坛、两岸论坛,将行知教育实验逐步推广出去,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
初心:做一名线年,邵新慧光荣地成为东北师范大学一名学生。那时,她就下定决心要忠诚于党、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做一名线年,邵新慧从东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后,如愿成为一名数学教师。
任教开始,邵新慧经常向老教师们请教,努力尝试创学方式方法。一有时间,她就到图书馆翻阅书籍,查找文献,努力将枯燥的公式和,变成通俗幽默的语言,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
在邵新慧心中,最幸福的事儿就是和学生一起讨论数学,用自己的,感染带动学生。用学生喜爱的方式讲好数学,让学生在数学的润泽下快乐成长。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她会特意选择不同的知识点切入,把数学与学生的专业巧妙地联系起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关注。
年复一年,学生们越来越喜欢上邵新慧的数学课。容纳200人的教室里常常会涌进500多人,教室的过道、前的空地经常坐满学生。经常有学生抢不到座位,就从其他教室或寝室搬来椅子。
看着学生们期待的眼神,邵新慧深感数学是有魅力的,就想让更多的人爱上数学。于是,她带领团队青年教师精心完成了“数值分析”的慕课、网站编辑、制作和上线等工作,为社会上热爱这门课程的人打开了一扇求知的大门。
、授业、解惑是教师的职责,帮助学生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更是教师的光荣。从的第一天起,邵新慧就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真诚相待,以心换心。
为引导学生们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做好学业规划,邵新慧经常利用课余时间走到学生中间,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对于需要帮助的学生,她竭尽所能。为方便随时给学生答疑,她建立了QQ群。有些学生不喜欢当面表达,就在网上向邵新慧倾诉家庭的困难、择业的困惑甚至是失恋的苦恼,她总是耐心倾听,细致分析,认真解答。
转眼,邵新慧已是有着26年党龄的老,她说:“在我心中,‘立己德’而‘树人德’,温情回望那一双双渴求知识和关爱的眼睛,是我永远不变的初心,也将激励我地坚守三尺,书写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
2017年6月,接到援疆任务的时候,40岁的屈新运犹豫了。一方面,根据组织安排,他将离开陕西师范大学,到新疆师范大学工作3年;另一方面,他的女儿小学毕业即将踏入初中阶段,同时妻子怀有身孕。很快,屈新运作出决定:援疆。
1997年,读大二的屈新运加入中国。作为一名员,屈新运深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贡献力量,是初心,也是。
来到新疆师范大学后,屈新运担任学校科研处副处长,负责学校的对外联络。这个分工很轻松,但他主动加担子,要求分管处里的科学技术科。后来,屈新运又陆续分管了三个科室,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任务也更艰巨了,但他乐此不疲。两年里,屈新运接待和服务过的师生达到5000人次。
为深入做好援疆工作,屈新运先后修订和起草《新疆师范大学纵向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修订)》等一系列科研管理文件,规范和完善了学校科研管理体系和学术规范,带动了学校科研工作积极健康发展。
每天,屈新运最多的工作和最普通的工作就是科研材料审读和科研项目报账审核。这个工作说普通也不普通,需要耐心和细心。他为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就是努力争取让每人“只跑一次”就可以办理审读、报销等事项。这项承诺让不少教师打消了因科研经费使用遇到的难题而不积极开展科研工作的顾虑。不仅如此,屈新运还利用下班时间到新疆师大昆仑校区“上门服务”,给青年教师和研究生传达科研和财务规范,促进学校科研工作健康发展。
屈新运利用援疆干部的双重角色,建立起了畅通的内通外联通道,为新疆师大“走出去”“引进来”搭起了桥梁,先后与中山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建立起了深层次对接机制,两年来他促成40余人次交流合作,协助达成新疆师大教育博士联合培养,实现学院、部门以及科研平台之间的合作10项,联合申报课题1项。
援疆,虽然辛苦,也付出了很多,但能为边疆教育发展踏踏实实做些事,贡献一份属于自己的力量,屈新运觉得人生更有意义和价值。
权金文2002年加入中国,对于扎根偏远乡村的他来说,初心就是为乡村的孩子播种一份希望。
权金文所在的学校地处祁连山脚下,经济落后,自然条件恶劣。从师范学校一毕业,权金文就扎根在这里,一晃29年。刚来的那几年,学校还是土坯房,经常缺水、停电,很多分配来的年轻教师干不了几年,就都想方设法离开了,而权金文却一直在这里坚守着。
29年来,权金文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他常常觉得,在学校里,班主任就是孩子的“家人”。学生小张是一个孤儿,被苗家堡村村民张维泽收养。养父张维泽双目失明,家里还有一位70多岁的老奶奶,一家人全靠补贴过日子,日子过得非常。在学校里,小张也比较自卑,不爱与人说话,成绩平平。权金文了解到情况后,就经常单独找她谈话,她,给她购买一些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慢慢帮她找到了自信,整个人也变得开朗、活泼了,成绩也不断提高。
在权金文的任教生涯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29年来,权金文注重自身业务及能力的提高,他所担任的学科教育质量一直在全乡名列前茅。同时,他积极发挥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年轻教师成长。刚参加工作的小杨,在教学中显得力不从心,一次语文公开课她只用了10多分钟就将一篇精讲课文上“完”了。看到这种情况,权金文决定先给小杨上一堂示范课,课后和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交流指导。闲暇时,权金文帮她找到一些优秀的课例视频并督促她观看,时时深入课堂给予指导。两三年的时间,小杨就成长为学校的一名教坛新秀。在权金文的带领下,一大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成为学校的和中坚力量。
29年来,权金文时刻牢记着誓词,用心血和汗水实践着自己的初心。时间如白驹过隙,但权金文那颗心系乡村教育、为乡村孩子播种希望的初心始终没变。
誓词,用心血和汗水实践着自己的初心。时间如白驹过隙,但权金文那颗心系乡村教育、为乡村孩子播种希望的初心始终没变。
2003年,刘震加入中国。他觉得,人活着是要有的,是要为他人服务的!这也是刘震的初心。
2017年8月,身为济南市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招生科科长的刘震,受组织委派,来到市级贫困村济南市钢城区艾山街道雁埠村担任第一。
刘震赴任时,正值小米收获的季节,而村民正在为小米销售发愁。当天夜里,刘震就在朋友圈发出雁埠小米的销售信息。村里没有车,刘震就开着自己的车当起“快递小哥”。有一次送米,客户办公室在5层,没有电梯,200多斤小米,刘震来回爬了5趟楼梯,汗水湿透了衣服。
为了给雁埠小米有个体面的包装,他利用自己美术特长亲自设计包装,亲自跑广告公司、印刷厂、纸箱厂,给雁埠小米穿上漂亮的衣裳。新闻、小区、学院餐厅、农产品店、网站、商店、同学微信群到处都有他的身影。很快,1万多斤小米销售一空。为此,刘震也搭上了5000多元的邮寄费、加油费。为了提高产品附加值,让更多贫困户、村民致富,刘震积极与村两委协商,引进黑小米等优秀谷种试种成功,扩大了种植效益。
农闲时,刘震跟村民聊天,听说去年种的扶贫葫芦,因为回收标准高,大部分都点了炉子。他心里一动,正好自己的单位——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有非物质文化进校园活动。一周后,刘震拉着一车村民走进了大学课堂,开始了葫芦烙画技能学习。之后,刘震在雁埠村设立扶贫葫芦工艺美术加工室,成立葫芦烙画扶贫车间。刘震又联系有关电商平台进行销售,首单售出3万元。
在任第一。的20个月里,刘震没有休息一个星期天。村集体的第一个经济组织“雁埠村富农果蔬合作社”成立了,村里第一个农产品商标有了,村集体的第一个旅游产品诞生了,村集体的第一个扶贫车间投产了……848名村民奔向了小康!今年4月,刘震荣获“济南市优秀第一”称号及“济南市五一劳动章”。
彭金民是转业军人,2000年入伍,2004年在军营加入中国。在面对镰刀铁锤红旗、举起右拳庄严宣誓的那一天,彭金民激动地流泪了。那一刻,他下定决心,时刻响应党的号召,不挑不拣,不论工作大小,都要扎扎实实做好。2013年7月,彭金民转业。
转业时,彭金民没有提出任何要求,服从组织安排到沧源县民族小学任安全员。工作中,彭金民做好师生出入和领导、家长来访的查验登记,以及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巡逻守护等安保工作,积极认真履行校园安保工作职责。
彭金民是一个多面手,学校的任何事情都找他帮忙,班级桌椅坏了,他就去修理;学生没有人接了,他就打电话联系家长;学生吃不上中午饭了,他就给学生买午餐。
中午和晚上放学时,彭金民就牢牢守在校门口,没有人能随随便便进入校园,家长们对彭金民的认真负责赞不绝口。彭金民还给学校提出了许多合理化,在实际工作中消除了一个又一个深层次的安全隐患。在沧源县民族小学领导眼里,只要是彭金民上班,大家就一百个放心,有同事对他说:“差不多得了,别太认真了。”每当此时,他都笑着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
彭金民以前在部队时受过腰伤,留有后遗症。有一次他腰伤复发,走都有点困难,学校领导让他去医院治疗,他不愿意,要上班,等放假了再去治疗。在一个周六,寄宿学生看到他弯着腰,疼得直冒虚汗,主动跟他说:“彭老师,您躺着休息一下,我们六年级年龄大点儿的男生帮你守一会儿大门。”那一刻,彭金民流泪了。
由于工作勤勤恳恳、干事踏踏实实,彭金民受到了师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工作者。“作为一名老,我时刻牢记:在工作中不能怕吃苦,一定要多干活、多流汗,认真完成组织交给我的各项任务。”彭金民说。
2006年11月,还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攻读基础心理学专业的陈蒲晶,在党旗下庄严宣誓。从那一刻起,在她的心中就种下了一个心愿——要将心理用于教育事业,用理想之灯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之。2010年7月,陈蒲晶成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一名员。
陈蒲晶认为,作为一名中国员,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员有责任、有义务教育引导大学生学会好自身安全,这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陈老师,我被一家心仪已久的数码公司录取了,今天特地给您打电话报喜,谢谢您对我的指导!”听着电话那端激动的声音,陈蒲晶的嘴角也泛起笑容:“恭喜你,在新的岗位上,要时刻相信自己,努力、负责就会有回报!”
电话那端的学生并不是一个普通学生,曾经在大二的时候,该生因为一次考试作弊,被学校记过,差点自暴自弃、放弃学业。面临处分,这名男孩也流下了眼泪,害怕因为这一次的考试作弊,对未来造成影响。为了疏解学生的负面情绪,陈蒲晶采取了阶段性推进的心理援助计划,通过情绪缓解、认知转变和学业规划来帮助他改正错误。该心理援助持续了半年,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和帮助,这名学生渐渐走出阴影,找回自信。
陈蒲晶不断探索各类学生发展规律,将心理学的和方法运用到实际工作中。陈蒲晶设计的“计划”开展了5年,通过一个平台、两类培训、三个制度、四级联防的工作模式,确保了9年来无极端事件发生的稳定的学院。她和同事开展的新生适应性研究,发现了学业适应是最、最能出现干预成效的新生适应指标,并成功申请到市第二批员工作室——“心·航”新生成长工作室。
“将心理用于教育事业”是陈蒲晶的“初心”,将“心”比“心”,她用自己的专业所学和实际行动赢得了学生信任,走进学生内心世界,帮助学生系好了进入大学之后的第一粒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