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学院2024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顺利举行。本次夏令营共收到来自全国185所高校的758份申请,经过严格遴选,最终来自中国人民大学、重庆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暨南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100所高校的295名优秀学子脱颖而出,获得入营资格。
夏令营开营仪式在丰台校区共美厅举行。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新闻与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赵丽芳教授,学院副院长毛湛文教授,学院党委副孙熙老师,学院院长助理吴占勇副教授,学院教师助理教授等参加开营仪式。仪式由夏令营营长易婧助理教授主持。
赵丽芳教授首先向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营员们致以诚挚欢迎。她以《追求卓越 成就梦想——从“贵校”“贵院”到“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学院”》为题,全面介绍了学校悠久的历史传统和独特的区位优势。赵丽芳教授深入阐述了学院四十年来在学科建设方面“扎根发展、拾级而上”的不懈努力和显著成就,着重强调了学院“以教育为志业、以学生为中心”的优秀师资队伍,以及深度研学的学术保障与知行合一的实践活动。赵丽芳教授分享了学院“在奔跑中调整呼吸”的蓬勃朝气,热切期望们能在此次夏令营中尽情享受这场文化与学习之旅,优秀营员与学院之间的“双向奔赴”。
在随后的优秀毕业生分享环节中,三位2024届毕业生代表分别回顾了在学院的求学岁月,分享了宝贵的读研经验与。
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钟知伦(2024届新闻学硕士毕业生)以《在民大创造自己的“舒适区”》为题,谈到学院为新传学子提供了系统、专业、前沿的课程体系,并介绍了学院的导师制度和学校的双校区学习。他生动讲述了自己在专业课学习、外语能力提升、论文发表、社会实践、课外阅读等多方面的丰富收获。钟知伦向营员们分享了自己的学习:研究生阶段要努力“打深井”,学会在学术探索中创造自己的“舒适区”。
新闻传媒中心颖(2024届新闻与专业硕士毕业生)以《不要等风来 勇敢追风去》为主题,生动描绘了自己在研究生期间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的飞速提升历程。他强调,在学校提供的广阔平台上,自己一方面勤奋科研、积极参与学术会议以拓展学术视野,另一方面积极投身实践、明确职业规划方向。颖以自身经历勉励在座营员:只要保持认真、勤奋、踏实的学习态度,就一定能够抵达成功的彼岸。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工部韩毓仙(2024届新闻与专业硕士毕业生)以《从“新”出发 向心而行》为题分享了自己的求学经历。作为学院首届国际与方向的学生,她深有感触地表示,能在一个充满和挑战的学术中学习是何等幸运。韩毓仙特别强调了学院提供的丰富专业课程以及教师们真诚热情的指导,这些都帮助她扎实提升了学习能力。同时,学院还为学生搭建了更高的平台,带来了丰富的实习机会。期待营员们来中央民族大学感受其深厚的历史积淀与独特的人文魅力,在这片沃土上汲取养分,茁壮成长。
在校生代表分享环节中,四位优秀在读研究生从学术科研、社会实践、升学就业、学习生活等多个维度,以自身经历生动展现了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的多彩生活。
张金熠(2022级新闻学专业在读研究生)在《民大新传研究生读研经验贴》的分享中,详细介绍了学院提供的学术交流资源,讲述了自己在导师的课题项目中、日常课堂中挖掘与孵化论文的过程,例如她参与的腾讯行研项目《智慧融媒发展报告》为论文得以发表,她还讲述了自己如何在研究生期间形成了对论文写作的系统认知与理解,欢迎大家选大来体验丰富的研究生生活。
钟嫣然(2023级新闻学专业在读研究生)进行了题为《在民大新传 看见更广阔的世界》的分享,展示了自己就读一年以来参与学术会议、实践活动的收获。她重点介绍了“知行中国”等深入社会的调研项目,这些经历不仅让她深刻感受到田野调查的魅力,也让她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原悦(2023级新闻与专业在读研究生)以《在民大寻找自己的星辰大海》为题,详细讲述了她参与的丰富社会实践活动。她强调,学院不断搭建多元化的资源平台,组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这些举措极大地拓宽了学生视野,帮助积累实战经验,明确发展方向,为就业和深造奠定了基础。
彭傲(2022级电视艺术专业在读研究生)在分享中着重强调了学院提供的独特实践机会和对科研项目的鼎力支持。他在就读期间获得了学金、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积极参与学术会议和志愿服务等。他真挚地表达了对学院提供的高起点平台和全方位支持的由衷感激。
仪式结束后,营员们前往丰台校区图书馆与演播厅参观,进一步了解新校区的校园建设。图书馆藏书丰富、设备一流,精彩的主题文献展与先进的设施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现代化、数字化的演播厅则以其专业设备和宽敞空间,让同学们感受到学院实践教学的硬件支撑。
夏令营期间,营员们还前往蒙藏学校旧址和民族文化宫开展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研学活动。在蒙藏学校旧址,这座承载着中国早期历史的红色遗址中,同学们深切感受到了各民族团结一心的伟大和中国百年民族工作的辉煌成就。通过沉浸式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员们仿佛亲历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
在民族文化宫,同学们参观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的“大一统”“大交融” “大团结”三大展区。通过这些展览,营员们深入了解了大一统思想的起源、发展及其历久弥新的生命力;全面学习了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悠久历史,感受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和谐之美;深刻领会了中国百年来在民族工作中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中华民族大团结思想的深邃内涵和丰富实践。这次参观活动使营员们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了更加直观、深刻的认识。
本次夏令营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全国高校优秀大学生搭建了交流互鉴的平台,也促进了各校优秀学子间的思想交流,加深了青年学生对研究生生活的全面了解。营员们在此收获了知识、与成长,同时也播下了未来发展的希望种子。相信同学们将以此次夏令营为新的起点,怀揣梦想与憧憬,在追求卓越的道上奋楫前行,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栋梁之材。
通过这三天的夏令营,我对中央民族大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一次次的分享交流中,我感受到了民大新传老师们深厚的学术素养和严谨的研究态度,同时也被学院的人文关怀与科研氛围深深吸引。非常期待未来能将我的小语种专长融入新闻事业,在民大新传深耕,行稳致远,进而有为。
为期三天的参营生活,每位老师脸上的笑容,学长学姐们对夏令营活动无微不至地安排,让我感到被尊重与珍视的温暖。赵丽芳院长在开营仪式上亲切风趣的开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讲到民大新传学院目标时,她说:“我们要扎根田野,做知中国、懂中国的那个。”这不仅体现出民大对“知”与“行”的重视,更彰显了民大新传学院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情感。期待明年再次相见,实现“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学院”的双向奔赴!
感谢八月末民大新传学院在海淀校区、丰台校区举办的夏令营。在民大,我遇见了许多来自不同学校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同学,我们在一起学习、一起拍摄、一起面试、一起考试,一切种种构成了三天精彩的时光。
在民大新传学院,同样可以遇见大家:隔空和费孝通先生对话,跨越时空和于道泉先生去寻觅仓央嘉措的诗情画意。原来,大学之大,在校园之大,也在大家之大。
最后,也十分感谢学院院长、老师和学长学姐志愿者们的默默付出,希望我们待到明年秋来九月八,在中央民大再次相遇!
从7月观看线月来到校园,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学院的热情与精彩一步步在我的眼前展现。创作与参观活动生动而有趣,面试和笔试紧张却收获满满。三天的时间转瞬即逝,我感受到的中央民大既有“美美与共,知行合一”的包容,又有独特的人文关怀和科学态度。最后,我想说:“不虚此行,期望再次相见”。
能够参加中央民族大学新闻学院夏令营,我深感荣幸与激动。学院深厚的文化底蕴、前沿的学术氛围让我眼界大开。与来自五湖四海的优秀学子交流,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激发了我对新闻领域的无限热爱与探索欲。这段难忘的经历,无疑为我未来的学术道奠定了的基础,也点亮了我心中的新闻梦想之光。
时光知味,日久沉香。一转眼,为期三天的夏令营已经结束,感谢万分,也感慨万千。从刚开始不自信的单纯“试一试”报名的心态,到最后受到身边老师和朋友的鼓励从而坚定地点击“确认”按钮,感谢民大,感谢新传。在这里,我到民大新传的雄厚实力,感受到了百花齐放的民族风情,同时更感慨这紧凑但又难忘的夏令营考核期间与各位前辈同仁师生的短暂相逢。言语不尽,静待花开,翌年九月,登科新传。
夏令营的时间很短,只有三天。但参营过程中自己却真切感受到了许多。相信大多数同学和我一样,在来到参加面试之前,内心是充满紧张、小心翼翼的。然而一切的一切都随着满满一袋的零食、随着赵丽芳老师在开营仪式上而引发的共情,随着面试过程中老师们的温柔耐心而渐渐烟消云散了。非常感谢老师们的真诚付出和对我们的照顾。无论如何,愿民大新传学院越来越好!
跨越1800公里,我来到了,来到了我心心念念的民大。三天时间短暂,但回忆却被满满当当地填满了。我会记得从丰台到海淀的“丈量民大”,只为用镜头记录下这里的一步一景;我会记得从院长到学长学姐的分享对话,让我深刻感受到在这里满满的幸福;我会记得从面试到笔试,与博学又温柔的老师“交手”,收获如沐春风之感,醍醐之意。感谢这次经历,激励我要继续保持热爱,丰富学识,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学有所成,行稳致远!
非常有幸能够参加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学院的夏令营,这对我来说无疑是一次难忘且充实的经历。夏令营期间,赵丽芳教授的让我对未来的学术生涯有了新的理解,学长学姐们的分享让我看到了未来的无数可能。在创作环节中,我感受到民大“美美与共,知行合一”的校训融入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民大所的这种兼容并包、知行合一的激励着我以更加尊重、包容的态度明知笃行、追求卓越。最后再次对参与组织本次夏令营的各位老师、同学表示诚挚的感谢!
三天的旅程收获良多,良多。从第一天开始,我就一直被民大的魅力所惊喜。红色传统、务实作风、人文色彩……民大用行动去践行“美美与共、知行合一”的校训。而后的学长学姐分享会,则让我们从个人的发展中窥见民大的风采和生活。此外,无论是面试和笔试,民大的老师和学长学姐们总是保持耐心和热情的态度,面试老师们态度亲和,问题犀利;笔试时卷子知识包罗万象,体现着新传学科涉及知识领域的广博。最后,感谢民大,感谢老师和学长学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