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之交,首批68位“上海社科大师”人选名单公布。这是上海社会科学界首次开展的“社科大师”评选活动,集中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哲学社会科学取得的卓越成就。
曾在东南大学教育系,结业后回湖南从事教育工作。1927年“马日事变”后遭,避居上海。1932年主编《读书生活》。1933年起任复旦大学等校教授。30年代曾发表大量杂文、诗歌和文艺评论,后长期从事《诗经》、《楚辞》研究。著有《中国近代文学之变迁》、《最近三十年中国文学》、《诗经直解》、《楚辞直解》等。
1923年毕业于大学。后留学美国,并获学士及硕士学位。1927年归国,参与筹建武汉大学,任武汉大学外文系主任。1944年,赴英国并任英国三一学院客座教授。1947年回国后,先后在安徽大学、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任教。1956年调入上海外国语学院,曾任英语系主任、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等,曾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顾问、上海外文学会会长等,译有《乔叟文集》、《陶渊明诗文选译》、《坎特伯雷故事集》等。著有《英国诗文研究集》。
1917年考入学校学习,积极参加五四运动。1925年高等科毕业去美国,1929年获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上海光华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创办《主张与》、《言论》等刊。1935年底参加组织上海文化界救。次年11月与沈钧儒、邹韬奋等被,为救七君子之一。抗日战争爆发后获释,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创办《前方日报》、出版社。新中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员会文教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教授、全国政协委员。著译有《国家的理论与实际》、《现代欧洲外交史》、《历史哲学》、《集》等。
王养冲,历史学家,我国法国大史和近代思想史研究领域的奠基人。江苏南汇(今属上海)人。九三学社社员。
早年担任元老胡汉民私人秘书,1937年留国,1941年获法国巴黎大学文科博士学位。1947年回国任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1952年转入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任教授。教学研究包括哲学史、思想史、史学史和法国大史等。著有《近代社会学思想的演进》、《法国大史:1789—1794》。翻译出版《拿破仑书信文件集》、《罗伯斯庇尔选集》等。中国法国史研究会第一、二、三届副会长,荣誉会长。2006年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贡献。
先后就读于暨南大学、燕京大学。曾任北平图书馆馆员、辅仁大学。1934年与顾颉刚等创办《禹贡》。后在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浙江大学执教。1950年任复旦大学教授。1955年在参与改编、修订杨守敬《历代舆地图》。1957年起,历任复旦大学历史系主任、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主持编纂《中国历史地图集》,并致力于黄河水系的研究。历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中科院学部委员(院士)。第三、四、五届全国代表。1983年加入中国。曾任《辞海》编委兼分科主编,主持《中国历史大辞典》的编纂工作。著有《长水集》等。
先后就读于浙江大学、中央大学,以及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约翰斯?霍布金斯大学、纽约大学等。曾执教于天津南开中学、南京中央大学。新中国成立后,任复旦大学教授。专于历史地理、交通史、航海史等研究。历任上海市历史学会理事、中国中亚文化研究协会理事、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顾问、中外关系史学会名誉理事等,《辞海》编委会委员和分科主编。与顾颉刚合编《中国历史地图集》古代史部分(谭其骧校)。著译《我国古代的海通》、《中亚古国史》、《古航海图考释》、《法显传校注》和《章巽文集》等。
1942年毕业于之江大学,曾执教于大学、之江大学等。曾任同济大学教授,兼任中国园林学会顾问、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委员会副主任、美国贝聿铭建筑事务所顾问等。早年学习文史,后从事古建筑和园林艺术的教学研究,并参与了大量实际工程的设计建造,如设计修复豫园东部、龙华塔、宁波天一阁等,擅长文史,兼工诗词、绘画。著有《徐志摩年谱》、《苏州园林》、《说园》等。
1942年毕业于湖南国立师范学院。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在上海师范学院(今上海师范大学)从事现代汉语语法教学与研究工作,曾任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语言研究所所长、上海语文学会副会长等。在词类问题、语法分析方法等语法研究领域做出重要开拓,也是全国文科统编教材《现代汉语》(胡裕树主编)主要编写者和修订人。2016年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贡献。著有《汉语语》、《现代汉语语法十讲》,主编《现代汉语描写语法》等。钱包颜色与财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