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背图 详解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的“智慧的探索丛书”收入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几代学人的哲学论著二十余种,其中既有学科创始人的奠基性文本,也有年轻后人的探索之作。丛书自2013年起策划,毕数年之功完成,近日在华东师范大学冯契学术成就陈列室举办新书发布会暨“智慧的探索与哲学2050”研讨会。
提及华东师大哲学学科的发展,离不开冯契。丛书“智慧的探索”之名,就来自哲学家、哲学史家冯契的著作《智慧说三篇》。华东师范大学哲学学科建立于20世纪50年代初,奠基者正是冯契先生。冯契早年在大学哲学系学习,师从金岳霖。在半个多世纪的思想跋涉中,他经历了的智慧之,又沉潜于中国的智慧长河,而对人类认识史的锲入与,伴随马克思主义的洗礼及时代问题的关注。从早年的《智慧》到晚年的《智慧说三篇》,正是冯契先生始于智慧又终于智慧的长期沉思的。
华东师大哲学系教授、丛书编委杨国荣介绍,以智慧为指向,华东师范大学的哲学学科一直深具性:在上承自身传统的同时,也在学术研究方面鼓励富有个性的创造性探究,并为来自不同学术传统的学人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体现了哲学传统中的一本而分殊。“一本”即表现为追寻智慧过程中前后相承的内在学术脉络,“分殊”则展现了多样化的学术个性。事实上,智慧之思本身总是同时展开为对智慧的个性化探索。
未来二三十年,哲学如何发展?到2050年,哲学将呈现出何种形态?丛书不仅仅表现为对华东师范大学哲学传统的回顾和总结,也预示着这一传统未来发展的。从更广的视域看,华东师范大学哲学学科的衍化背景是当代中国哲学的演变,“智慧的探索丛书”也从一个方面折射了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过程。
“智慧的探索丛书”收录了冯契著作《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其中具体而系统地考察了认识论的相关问题,阐述了基于实践的认识过程的,特别是如何通过“转识成智”的飞跃以获得关于性与的认识。华东师大哲学系通过三十余年发展,在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逻辑学、教学、科学哲学等分支,承接冯契先生的,回应时代之声,开拓出了新的学术进程。丛书在华东师大哲学学科发展历程的同时,也展示了几代学人的智慧之思。
例如丛书中所收录的杨国荣《伦理与存在——哲学研究》,通过考察善的多重意义以及与价值、伦理和义务、德性和规范、知善和、言说和存在、形式和实质、与幸福等问题,展示了对之域的形上沉思;郁振华的《形上智慧如何可能——中国现代哲学的沉思》紧扣“在科学时代,形上学是否可能以及如何可能”的问题,展示了中国现代哲学关于形上智慧之可能性话语的多重理论意蕴,在充分肯定中国现代哲学所取得的多方面思辨成就的前提下,也提出了超越中国现代形上学的课题;晋荣东的《逻辑何为——当代中国逻辑的现代性反思》从当代中国逻辑所肩负的双重任务,即逻辑学自身需要现代化和逻辑学应当为现代化服务出发,对以来逻辑学所取得的成绩,面临的困境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回顾与反思;的《历史意义的论澄明——马克思历史观哲学境域研究》探讨马克思面向现实生活世界,围绕人的感性活动、人的现实、人类社会等理论环节,在把握现实生活过程中阐明历史事物的本质性;郦全民的《用计算的观点看世界》从哲学的角度和高度,系统描述了计算主义在科学技术前沿的主要表现,深入剖析了计算主义的基本主张和科学意蕴,留下了许多值得进一步思考的哲学和科学话题。
华东师大哲学系教授陈卫平认为,“智慧的探索丛书”出版蕴含着三个“初心”,其一是哲学的初心,哲学就是智慧,这套书反映了对哲学的追求、对智慧的追求;其二是哲学系的初心,华东师大哲学系创建者、奠基人冯契先生有两句名言“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这也是哲学系的系训,这套书整体展现了哲学系继承冯契先生,进一步融合中国哲学、哲学、马克思哲学的实践;其三是出版的初心,如何以优质的学术出版为基础,为读者奉献精品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