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的《云南省“十四五”信息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发展规划》)明确,“十四五”时期,云南省将着力打造“一核、一区、两群、多点”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将昆明打造成为云南信息产业的核心引领区。到“十四五”末,全省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力争突破4000亿元,年均增速19%。
《发展规划》提出,到“十四五”末,信息产业综合竞争力全面增强,产业规模保持稳定增长,产业创新能力全面提升,整体质量效益大幅改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比重显著提升,信息产业在云南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和战略性作用进一步凸显。
在产业规模方面,到“十四五”末,全省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力争突破4000亿元,年均增速19%。其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突破900亿元,年均增速17%;电子信息制造业突破1700亿元,年均增速25%。
在竞争实力提升方面,到“十四五”末,力争实现“十百千”的“外引内培”计划,即建设十个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产业创新能力平台,培育百户主营业务收入亿元以上的市场主体,力争打造千亿级半导体材料产业集群,将智能硬件、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打造成为五百亿级产业集群,为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创新能级方面,不断加大对信息产业的投入力度,在红外技术、微显示、锗晶片、砷化镓晶片、磷化铟晶片等领域实现全球领先;在金融设备、东南亚语言识别与处理等领域实现国内引领;在5G、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创新领域,实现一批关键技术突破。
在集聚效应方面,将昆明打造成为云南信息产业的核心引领区,将滇中新区打造成为云南信息产业的提升发展区,支持保山、丽江、楚雄重点发展硅电子材料,支持玉溪、红河、大理、文山重点发展智能硬件,将各类对外先行试验区作为支撑,不断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拓宽产业发展空间、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形成良好产业生态。
《发展规划》指出,“十四五”期间,云南将整合州市产业基础,谋划未来产业新方向,着力打造“一核、一区、两群、多点”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助推新发展格局下全省信息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其中,“一核”指昆明市,主要依托官渡数字经济产业园、呈贡信息产业园、昆明高新区,打造信息产业核心区,布局国家级多语言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依托南天信息、昆船智能、联诚科技等企业,引进中国电子、华为、腾讯等行业龙头企业区域总部落地,重点发展半导体材料、人工智能、区块链等。
“一区”以滇中新区为主,重点发展半导体显示产业,依托现有的昆明物理所、蓝晶科技、京东方等企业,引进武汉长飞等行业龙头企业,重点发展材料深加工和光电子元器件等。
“两群”即“硅材料集群”和“智能终端集群”。其中,以曲靖、保山、丽江、楚雄为主,重点发展硅电子材料产业集群。以玉溪、红河、大理、文山为主,重点发展智能终端产业集群;依托昆明闻泰等企业,引进科大讯飞、蚁视科技等行业龙头企业,重点发展无人机、机器人、移动智能终端等。
“多点”主要依托德宏瑞丽对外先行试验区、昭通水富经开区等产业载体,积极布局承接国家产业转移和出口加工中心;重点打造先进制造、出口加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三大产业集群,提高云南软硬结合的先进制造及出口加工配套能力。
《发展规划》明确,云南将深入实施“十四五”云上云行动计划,以“六五九”实施径(即六大任务、五大发展重点以及九大工程)为抓手,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全面提升基础产品,完善产业发展布局,以关键技术创新和应用模式创新为抓手,促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发展,实现“十四五”时期全省信息产业发展的重大突破。
其中,在信息通信传输服务业方面,到2023年,基本实现全省县级以上城区5G网络全覆盖。到2025年,全省新建5G基站14万个;在数字工厂、无人车间、无人生产线、无人采矿、自动驾驶等领域打造具有云南特色的“5G+”应用试点示范。
在电子信息制造业方面,加快推动嵩明粤商产业园项目、辐射“两亚”国家的消费电子产业项目、面向“两亚”数字经济先行示范区产业项目等重点项目建设;重点发展光电子器件等零部件,打造我国西南地区新型光电子器件和光模块制造,推动云南智能终端制造产业规模迅速上量发展,加快推动行业示范应用。
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方面,以云硅智能小镇、昆明呈贡信息产业园、五华科技园等省级高新技术集聚区为载体,集聚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电子政务、智慧城市平台等城市综合管理软件,推广工业应用软件。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方面,到2025年,培育形成15家具备较强实力、国内领先的区块链技术企业,50家以上技术和模式领先的区块链服务商;组织实施5—10个产业化项目,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同时,依托云南滇中新区、“云上云”数字经济产业示范园等和园区,落地卫星芯片、板卡等企业,带动形成卫星应用千亿产业集群。
在信创产业方面,聚力建好云南信创(大理、玉溪、昆明)产业园,将其打造成为云南省信创产业和数字经济融通发展的新标杆及国家信创产业面向“两亚”“出海”拓展的示范区。 记者杨敏 丹报道高粱地儿野炕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