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笔者在上海跟一位做了二十多年职业规划的测评专家,聊“准大学生”的专业和职业选择。大学四年其实正是学生逐步接触社会,确立自己的“职业爱好”的大好时机。可很多中国大学生却白白错过这段绝佳的“试错”时间,要么还像在高中般专心读书,要不就浪费过多时间在恋爱玩乐中,实在可惜。
在欧美,上大学是不必还没进校门就要选好专业的。大一都是“基础课”,可以大二再选专业,实在确定不了,可以到最后一年再选专业。很多大学生觉得“没法决定”,因为他们可能对很多领域有兴趣,或者还不知道自己到底对什么领域感兴趣,这时就需要充分地去认识自己,再选择专业。
国外的大学更倾向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因为他们足够的“”,给学生充分的和“试错”的机会。在大学过程中转专业也有很大灵活性。欧美很多学生甚至可能从“理工科”直接转到“文科”去,只因为他们在读书的过程中接触了更多的专业领域,此时才会更明确自己喜欢什么、适合什么,然后发自内心的去努力做好一个领域的事情。
再说一件小事,这又是欧洲的特色了,“学徒制”。前几年英国也曾大力推进过“学徒制”的尝试,结果有点惨。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据一个从英国移民到的老友说,在,很多孩子初中毕业后就进入“技校”,学习某项技能,从自动化控制员,到金融会计都有。这些当地的孩子本身也很尊敬他们这些百年企业,很多从小就想进入他们公司工作,他们有的想做技工,想做工程师,还有的想做会计。上技校和家庭背景没有必然关系,完全是兴趣选择。很多十六七岁的孩子半读书半实习,实习的企业不仅有他们专门的“办公桌”,还有一千多瑞郎每月的工资,企业还会安排老师进行职业培训。这些孩子技校毕业后,如果双方乐意,可以直接留在公司工作,谋求一份稳定的工作。
更重要的是,假如他们很喜爱自己的工作,可以继续边上班边读兼职学位课程,或者直接考大学。这就是“学徒双轨制”。与“精英教育”不同,他们每一步都走得很踏实,了解自己,也了解自己即将从事的职业。
笔者接触过的一些奔波于英国和欧洲的企业家和高管,就是从做“学徒”开始的,他们边工作边深造,有很多读到了博士学历。从一个十来岁的小学徒,做到一家百亿级企业的高管,这种例子不胜枚举。这么说吧,基本上所有我们熟知的企业的高层,都是一步步从“学徒”做起来的。
企业有这种很深厚的文化,他们相信这样从第一线做起来的员工,不仅对于公司的工艺和技术变革都十分熟知,他们对于公司的企业文化也会更加认同。若不是“喜爱”,又怎么会有那么多德企员工为一家企业奉献终身,他们完全可以随时选择跳槽,但是对行业和职业的热爱让他们专注于一个技能领域直到成为专家。
美国的式大学教育,和欧洲的双轨学徒制,这二者看起来没什么关联,但都与笔者接下来要说的事息息相关。
最近正是中国高考后的大学择业季,选择什么专业,是关系一辈子的大事。学徒制和美国性大学教育的好处都在于一个孩子可以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去“试错”,去发掘自己的潜质。很多国内的高中生是没有这个时间和去试错的,但也需要先去了解自己再做决定。这才可能做出最佳的选择。但是“中国式家长”思维,往往让很多孩子的选择变得极端的主观,从而显得极其的盲目,比如“能进名校就行,选什么专业不是选,大不了未来换行业”。
无论是报志愿还是人生规划,认识自己才能“量体裁衣”。在英国、美国、、北欧,甚至是,都会从小学到高中都让孩子做“职业测评”和“职业规划”,这不是为了让他们更好的“出人头地”,而是不要走错“跑道”。
很多时候我们会认为“职业”和青少年是没什么关系的,可实际上,雇主所需要的“工作习惯”,“责任感”,“人际沟通能力”,或者是好的沟通能力、创新性思维都是在幼儿、少年的时候已经培养好了。还有很多是“天赋”和“天资”,可能根本无法后天培养。我们对于什么可以改变、什么不能改变,还是要更科学的去看待的。“人定胜天”、“肯吃苦就一定有成就”、“是金子在哪都能发光”,这些是似而非的价值观害了多少代人了。如今社会讲究精细化分工、讲究个性的,反人性的选择未来还是尽可能少一些吧。
选择一个大学专业前、选择申请一份工作前,借助工具更好的了解自己,可以很好的避免自己走很长的弯。有人认为弯是需要走的,这是一个学习和了解的过程。这一点我持保留意见。我举个例子,我们很多人半辈子过去了,都不了解自己的体质、血型以及是否有过敏源,用了一辈子自己去、去了解如何让自己更健康。但是如果你在幼年就用科学检验的方式检查出来自己的各项指标,并且每隔几年就使用该方式观察自己体质的变化,就完全不需要拿自己的生命和时间去测了。
在过去的近一个世纪里,心理学、性格学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和深入,并且逐渐同产业结合,建立了完整的职业性格评估体系,常用的有MBTI、霍兰德SDS、DISC、TKI等等,给大学生、职场人士,甚至企业高管,提供了充分的测评手段。基于对自己职业性格的充分了解之后所做的任何主观规划、选择,都是提倡的。一腔热血、头脑发热、短期兴趣、朋友。。。都有可能让你找到自己的dream career, 但风险过高,机会成本也太大。就像一个西医一样,使用自己的经验和主观判断是肯定的,但不能不看体检报告给病人。
针对快毕业的小学生,就要帮助他们建立乐观的认知和自信,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健康的体魄和好的生活习惯,之后才是他们学习、阅读、写作和沟通的技巧。
初中的学生则要帮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技巧、天赋,和他们多沟通和交流某一个职业的意义。如果可能,还要带他们实地考察某一个工作,让他们有一个更为直观、科学的认知。此时,已经需要帮助初中生做决定和计划了。更重要的是,还要他们如何去评估自己的技巧和实力。还会鼓励孩子去参加社区服务,做一些志愿者的工作,这显然是为了培养更为完整的人格。
到了高中,则需要认真去思考未来的职业规划和学习规划。要帮助他们选择学习的主题,支持他们的职业兴趣,设定职业目标。“兼职”其实在这时就应该开始进行,或者起码是一些与工作相关的课外活动。
美国青少年从高一开始就要仔细考虑以后的职业规划,不仅是想一想,而是要为实现职业梦想做切实的准备工作。每个孩子都会改变无数次自己的职业梦想,更别说很多10年后的工种现在可能还没出现呢。即使如此,充分去了解一项工作还是十分必要的。例如一项工作的工作;工作时间;是否需要经常出差或者加班?薪资待遇和福利如何?......
英国和欧洲国家很多中学里都会有“咨询师”,这些高中老师和咨询师都会更多地从一个孩子的个性和喜好出发去给他们做职业,帮助他们选择有益于激发潜质的课外班,甚至选择一些类似实习的工作实践机会,看看某项工作是否适合自己。例如,一个女孩子很喜爱小朋友,喜欢帮别人带孩子和帮助别人。那么她以后的职业规划就可以从这两个特质出发。按照他们的逻辑,想好自己喜欢做什么是很重要的,因为终有一天工作要成为生活的一大部分。这关系到你一早睁开眼睛,就会对接下来这一天的工作很期待,还是很厌恶。
对于这一理论,笔者感同。对于每一年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新生以及留学生,超过半数选择自己的专业时没有结合自己的性格、特长、喜好而注定未来要走一个大大的弯,梦见老虎咬人实在惋惜。这是多大的一个社会生产力和人才资源的浪费。更深一点看,有多少进入职场的年轻人患抑郁症,你能说这都是客观导致的?!
近代商业文明超过100年了,我们不能总是“摸着石头过河”,既然有工具和科学方法可以用,干嘛总要摸着走着。少些盲目的功利心,多些科学的认知,把握自己的人生。Mark my words!
粒子大学x(英文全称:University of Particles x,简称UPx)是学无国界教育集团旗下专注于职业能力提升的专业平台。学无国界拥有全球名企职位资源,专注于为留学生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以及名企职位匹配。
粒子大学以成就职场高效人才为目标,以聚粒迸发,赋能人才为旨,与伦敦股票证券交易所、汇丰银行、阿里巴巴等上千家国内外500强名企进行深度合作,采用全球前沿的职场培训系统,致力于让全世界的学子、职场人士等有志青年全面提升职场技能,迈向职场成功之!
本文由 恒宇国际(www.neivn.cn)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