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三亚学院2018级新生开学典礼隆重举行。三亚学院校长陆丹为全体新同学作《我的劝学》精彩,围绕“原点、假设、时间”三个关键词,将他对办学的思考、对教育的情怀和对学生的语重心长娓娓道来。
他期待新同学能坚定“自信和倔强可以改变条件和在成功图谱中的权重”一种,能培养“不信邪和不服输是人一生值得守护的骨气”一种能力,能造就“回归人性终极价值、为社会增添更多健康能量”一种人格,他期待新同学能在自己人生最纯粹的青年时代幸福的经历最纯粹的大学生活。
终于有机会与你们都见面了,这是我在三亚学院开学典礼的校长席位上第十三次的发言,说实话,每次我都把这当作最后一次的校长迎新讲话,忐忑而笃定。有人问我开学典礼讲话需要酝酿多久?我回答多久都不算久。我几乎十三年来一直在的准备每一份典礼讲话,原因是校长角色最重要的任务是为了学生。先是我和老师们为了学生而来,然后才有同学们为学校而来。一所大学先有学生学有所成,然后教师、校长、大学才称得上有所成就,教育事业、乃至国家和社会才称得上有成就。所谓初心不忘,必须是想回去、且回得去的原点。
大学的原点是什么?中国长期重视实践逻辑,包括教育在内的理论一直过于被灰色。积重难返时若是一窝蜂重构理论,则一时难免轻飘,令社会难承其轻。说得在理的往往敌不过商业策划的洪水,说得嗓门大的又不一定获得顺着和正着的理解。所以,就出现了一类异像,专业于教育的教师的小讲坛其正本清源的声音,敌不过那些不专业但却商业等能量巨大的大喇叭。
大学,不仅要,更要真理。事实只有一个,就在那里,总能找到;真理却多面而多舛,需要讨论、争论、辩解,非一己之力,需要大家出力;非一锤定音,需要反复琢磨;非一时之功,需要大学。如果社会和国家出钱出力而专务知识的发现、探索、辨析和的大学都不认真和,再指望别的社会设置会有立场和意志。所以,为了大学的职责,校长需要利用好这样难得的大扩音器发出大学老师真诚为学生的。
我年轻读书时候,喜欢读些历史书籍,包括具有历史感的名人传记,养成了以历史眼光看的思维方法,这有赖于父母点点滴滴的潜移默化,就像你们今天能够入得大学,一样少不了父母天下无双的。
当我书读多了,发现许多历史不是对当时的真实记录,而是后来人根据自己的意愿口味解说过去,其中举重若轻、避重就轻、甚至南辕北辙都在所难免。这对学习成长上后来的年轻人实在不、不厚道。他们八道中有一些套您需要知道:
一是暗示你拼基因。事实上,如果把“基因决定”越界出生理部分并当作在哪里都具有性,就人类文明进化至今的平等原则。拼基因者突出的是把调子越唱越高,好像他们天生正确,高成海豚音时就定下了审美标准,我们多数人就只能望洋兴叹成为吃瓜群众,而不能与之同场竞技了。问题是,谁都达不到的高度为什么要作为标准呢?那种基因的基因原初是什么样子的呢?理想又究竟是什么?
二是暗示拼幸运。成功者偏好避重就轻,比如他们很少说成功上自己曾经如何刻苦、窘迫、莽撞、纠结甚至经常平庸、,而总是乐于说自己天生如此、或从小雄才大略、或得遇贵人、或得遇美人,比如创意发烧的遇到大方的投资人,有才华的因为谈一场风花雪月恋爱成全了一生等等。他们自己爱信不信,作为读历史、有长时段见识的学人,反正我知道不是大概率事件。我相信这个中国近代以来最富裕的社会并非幸运而是千辛万苦、千千万万人的谋划与辛苦换来,我相信没有的公共生活是最轻松的一刻,我相信中国今天的成就得益于中国的领导,我相信中国还有许多机会,但哪一样都来之不易,一切均非幸运可言。
三是明目张胆拼。满城尽带黄金甲,谁都在说“学”。作为一个社会理论学人,我相信从根本上讲,是制度在人,家庭制度、学校制度以及各种教你和你成为什么样的人,大学和大学老师也在其中,难免被社会。这里需要解释一下,大学在此比较幸运的是,教育自古以来就立志不能同俗,现代大学更愿意、、反思,学术共同体不言而喻的立志推进现代文明,所以,在大学学术共同体内部会对社会恶俗有所戒惧,对自己团体洁身自好。当然,不同的大学其戒惧、自律制度与程度有所不同。这里,可以假设,如果相关制度是健康的,曾经让国人羞愧的出国时大声、拥挤、粗口等等在国际社会的公共羞耻就不会集体出洋相。几乎可以以此类推其他所有公共问题背后的制度健康状态。这样,你们就会明白,为什么说到就要回归制度,为什么、学校、企业遇到瓶颈就说要制度创新等等。制度健康这个大词,在你们这一代年轻人生命里,将长期与你们共处。
大学教育是为未来培养人才的,理想的教育是光大现实社会中理想的面相,社会中不光彩的面相,还要接受不同的点赞或拉黑。这就是大学生产知识、探索真理过程中的必要的坚守与包容。任何只取一点都是偏颇。经过大学之门的学生得以拔地而起怀抱人类理想,经过这种“有”“不偏颇”的大学文化浸泡,社会的学生才能成为未来更好社会的人才。
当下,大学德行到洛阳纸贵时,我们需要明白,一个健康或正常的社会,不是浮在嘴面上而是沉淀在心底里的,尤其对专务和学道者而言。正如大家所知,浮起来的往往是泡沫,泡沫往往又隐藏着危机。既然如此,我们自然不必信胡扯,但我们作为年轻的求学者又奈若何?
所以我们师生需要共同回到大学原点重新思考。人类一直在向前走,但陷入迷茫时候,还是需要停一停,回头想一想。那么,大学的原点是什么呢?并不是哪个国家或哪所大学的起点事件或审批标准,而是千百年来大学从业者形成的学术共同体经过长时段碰撞磨合,后来形成的默认共识和自觉自律:
大学的原点是社会的盲点,别人看不见的大学要看得清-比如是时代潮流还是社会流感,这是科学、;大学的原点是社会的善点,社会普遍做不好的大学要学好-比如平等、,这是人文;大学的原点是社会的高点,人类梦想没达到的大学要孜孜以求-比如马克思描绘的主义远大图景,这是理想主义情怀。
大学要有态度。但八面来风时,不免泥沙俱下。当坐在风光上的人们向大学鼓吹道理或指点迷津时,我们先的想想,这是不是又是什么商业策划?坐在高台的人未必就是建筑高台的人,他们的高论未必是不同成长径必经盘旋而上的正确逻辑阶梯。许多成功人士都在正襟危坐的时,大学,还是先老老实实的劝学吧。
2017级开学典礼,我劝同学在校学习找到大学的公分母、科学、平等、沟通以及求真等,用四年时间给自己做一次加减乘除,突出把自己做一次除法,都做完了,毛病更少,正常更多,成就更大。
学和社会学有一部论述的经典,作者罗尔斯在设计人类健康制度时,假设了“之幕”,即不带认知、不带立场和利益的学术假设。设计出如此白茫茫一片真干净的立论条件,以“之幕”的学术假设来祛除社会人为因素,是为了方便回到人类之所以结成社会的原点。我们是否可以借此学术想象力,假设大学学习的原点?我们可以假设,更为深邃的学习目标设定,重点不在如何取得种种成功,而是需要追问“成功者繁华落尽后应该是什么样子”。
红楼梦最后一回“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后,曾经富或贵(即经济收益、社会地位、社会声望)的人们失去身外物之后还有什么意义和状态。
文学的叙事方式一种教育的可能性,我们可能需要先行搁置流行已久的教育等的安排,思考面向人生的教育应该是什么:非平庸的人生、非单向度的人生、非冲突的人生、非停滞的人生才应该是人生教育连续不停顿的目标。
恰如巴菲特的投资名言,“大潮退去可以看谁在裸泳”。在各位新同学初入大学知识之门踌躇满志时刻,请天花乱坠的产品设计、过量加载的刻板内容、时髦潮流的技术手法等等看似利好的风口。记住,好看甚至受用的都同时可能屏蔽真知,容易把人们带进沟;被鼓噪而跟风下水的,容易输得干净。
面向人生的个体学习与面向社会的教育存在不少重叠,如此重叠越多的社会越文明,同样的,个体也越完美。反之,两者都越匮乏:非平庸,即竞争性能力突出,这需要基于专业能力的综合素养;非单向度,即人生素养丰富,需要基于人文和科学通识知识的健康人格构建;非冲突,即能够调和不同的内外各种不同需求,和多元的态度基于正确思维方式的养成;非停滞,即人格一直成长,需要人类抱负和人生价值的双重。大学之所以卓越不凡,是因为在致力于个体学习和社会教育重合度方面一致孜孜以求;大学之所以任重道远,是因为大学虽为许多个体创造了卓越品质而未能创造更广泛和更平等的不凡机会。
不必纠结我所说的大学人生教育价值是否“厉害了”。事实上,非平庸的人,理应是为对社会有不凡贡献的人;非单向度的人,理应是不会给社会造成集体盲目或集体失忆的人,相反他们可以成为社会的耳朵和社会进步的眼睛;非冲突的人,理应是健康社会的基因,这样的人不会造成健康的负重;非停滞的人,理应是由于每个人的不停滞,社会进步才滋生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我们关注学生学业期间养成健康的价值观,科学的思维方式,掌握确定而有用的专业方法、专业技术,以及赢得学业、事业和漫漫人生的必要能力。
现在,在大学第一年,我们先要明白的是,未来能够回归人生终极价值、同时也是能够为社会增添更多健康能量的人,需要的健康人格即是:
2)不服输而有好奇心。获得内生动力的人能把个体的性、个体化、进取性和独特性为社会进步的动力;能够不断的探索和挑战各种不可能,包括自己、族群、社会和人类进步的可能;
3)包容和有趣。更多个人的恻隐、同情心和同理心以及能够理解和宽容他者,善于沟通,社会才会因此生发出更多爱心、更多善意和更有趣味的人生。
这种假设是否可能?我们就需要加快理解并冷静判断社会理论所阐释的一个观念:有一个存在于人们理想中的“想象的共同体”和“想象所建构的秩序”。
三亚学院有一个自己实践的教育观念:就是“自信和倔强可以改变条件和在成功图谱中的权重”;有一个期待所有人理解的能力:就是“不信邪和不服输是人一生值得守护的骨气”;有一个人才培养持之以恒的目标,就是“培养健康人格”,在竞争的各个场域,赢很重要,赢得、体面、有意义和有趣同样重要。健康的是有病。如果一个社会得病的人少,健康的人多,正常值就取向底部。不幸的是,在一个转型社会,正常取值往往在多数时段高于多数人的水平线,在这样的时代,大学培养的健康人格就显得尤为珍贵。这是我们学校这么多年一直到现在还不懈的理由。现在,我们又多了一些社会大缘由。
与我相近年龄段的人,不少人做得越大、层次越高、成就越突出,对世界现实可能悲观多于乐观。三十年前我读大学接触到的学理分析,周围的人要么在实践,要么在为心动。十五年前我接触到学术专有名词“现代性的不确定性”,今天的世界正在验证这个不确定性的力量横冲直撞。我们这几代人在初期,平生学习、认知、准备、适应和成就,与后来这个不确定性相忤逆,所以现在普遍忐忑不已。而我跨界地与一些青年才俊交流,他们的信心要充分和从容得多。我曾经不无感慨的说过,中国几十年最大的红利不是巨大的青壮年人口,而是几代过去曾经穷怕了、后来对前途会越来越好有信心、聪明勤奋、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意气风发的几代人和几代人气。现在,我觉得我这个说法需要补充,不论年龄大小,如果遇到不充分的条件和不确定性的也能充满豪气、斗气、志气、勇气,都还自信和乐观,都还不服输和保持好奇心,都还能包容他者并自己有趣,才是人在一生都需要培养和守护的元气,才是今天的大学需要自己特别珍惜并特别培养的价值观和思维方法,而围绕这些的知识学习、方法掌握和能力练就,是这个时代的大学学习不容耽搁的课题。
有一本时间简史,让寻坐地日行八万里的穿越时空;有一本人类简史,让一切神明回归因说人话(人与人的沟通)而确证人的不凡;有一本中国的时间无字之书,让世界惊讶中国现代化进程速度的奇妙。我们所有的不凡都有赖于不属于个人意志的时间。
我愿意和同学们一起珍惜大学时光,我们一起重新向之初喷薄而出、红遍中国的“时间就是”的深圳经典致敬。我这里有一项最新的大学毕业生调查表明,中国大学生毕业以后排在第一的后悔指数是(包括全口径统计的大学),学业时间没有抓紧;还有一项调查研究证明,即便中国最顶尖大学的大学生,比美国的大学生也普遍更容易花式逃课、课程学习松弛。今年教育部终于明确而具体要求提高课堂质量和学位质量。相信对整个中国高等教育都是一个极其艰苦的过程,因为积重难返,因为系统不适,因为不配。包括许多在任的老师都体会到,大多数中国院校的学业安排比美欧大学要来得轻松。长期以来,我们教育观念和制度存在片面性,没有根据人的身心成长规律,在儿童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强度过大,学生承载过重,到了大学身心成长成熟阶段,教育力度反而不得不减重,这与把一日之计在于晨的经念偏了有关,与高考制度公平取向有关,也与社会程度和信用程度不足有关。而在这一切的系统性彻底改变之前,教育系统内部将必要的先行发生世界通行的质量回归,今年开始,宽松的大学生活与紧张的大学学业成为许多态度严肃大学的分界线。
我们需要紧凑紧张而更加充实的大学学业吗?我们如何在这个松与紧或宽与严的教育系统的过渡过程中,规划设计自己的学业?回答问题之前,我想把问题拉远一点。
其实,社会一直在对青年大学生作各种假设:作为大学生,你们多数人多数时候在多数问题上可能是稚嫩的,否则就没有必要进大学通过课程学习、通过图书馆阅读、通过老师组织的教学受系统的学术训练的必要。但是,一些的:如果大学教育的观念、政策、制度、以及大学的人才培养体系、评价体系和校长、院长、系主任、老师因此就把你们视作教育教学单向度的对象,那就是。不幸的是,这种今天到处都是,在有些方面还甚嚣尘上,从忧虑你们会不教而毁,到自己视教育为教训,完全人类的一代代年轻人是推动着变革与进步最积极的力量这个基本社会规律。在今天信息和资讯的世界,大学校园里关于和真理的获悉与讨论,需要师生共同面对,每一方都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我们知道:追本溯源,大学教育是一群无分长幼的爱知识、求真理的人琢磨的专门场所,国际上优秀的大学,至今本科教育学生的主体性和师生间的主体间性并未这个原则。教学相长绝魏伶优不止于细微之处的方式方法,而是教育的底线原则和良好教育的一般规则。对全社会的教育观念和大学办学而言,因为年轻学在一定稚嫩,教育就居高临下,是陈旧而;对青年学子而言,因为自己某些暂时的幼稚而忘却自己同时还拥有其他大多数人已然不具备的时间充沛、锐气、天真、想象力和质疑,也不冤被轻视或蠢笨。
当然了,天真,如果不同时生产对未知的进取心与求知欲,并不衍生什么附加值,在求知上与继续幼稚相差无几;想象力,如果不能基于科学的方法与系统的学术训练,也很难在知识积累与实践创新上开花结果;精力旺盛并拥有大把时间,如果求学期间不能聚焦大学设置的教育教学目标、设计出自己紧凑的学业规划、视时间为学业,大学也很难有太大出息。
重要的是,我不太相信,今天网络时代成长的大学生,有谁愿意让别人年轻就是幼稚的标签,有谁愿意继续雪藏自己天真的财富,有谁愿意挥霍精力充沛和时间比别人更充裕的宝藏;我就当然不相信:有谁愿意在傲慢中自成佛系。相反,我相信今天的一代新青年,会愿意时不我待的聚焦学业,只争朝夕的逼近目标,事实上,我刚刚从学校中秋节之夜的新生问卷调查中得知,我们这所大学,97%的新同学愿意珍惜大学时光,83%的新同学愿意赞同时间就是的深圳传统。让那些大人们继续饶舌、继续浪费时间吧,我相信,由于你们对学业时间的倍加珍惜,你们会与学校同步加强专业课程学习的饱和度、深度以及全学业周期的学习紧张度,你们会在专业学习严肃的科学探索中同样相信艺术、哲学等人文通识课带给人生的谜之力量,你们会不断确信创新改变未来的,你们会因为年轻而咄咄逼人,你们会因为时间而四射,未来社会的你,会让社会谦恭的为您开门。
正因为如此,今天2018届新生的开学典礼,与其说是我代表我们这所大学告诉新来者学校历来洞见和果敢、理想和行动力,不如说我们大家一起期待所有的老师和所有的同学共同创造和这个静悄悄却划时代、里程碑式的中国教育时刻。
为了明天更好的社会,我们再次确信,视时间如今天的学业,视效率为未来事业生命,视意义追寻为人生教育皈依,以此回馈国家发展教育的美意和家庭及社会支持教育的初衷;希望你们自己一生任何时候都能够回得到原点;希望假设的之幕下的“一切一切都会有”的未来,因为时间、自信、勤奋、骨气和怀抱人类理想,属于你们;希望在你们自己人生最纯粹的青年时代幸福的经历最纯粹的大学生活。